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中心写一篇感恩日记

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读后记

一、诗中重逢的温暖

今日重读刘禹锡的"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",忽然被"今日听君歌一曲,暂凭杯酒长精神"击中。诗人被贬二十三年后与白居易相逢,那杯酒里盛着的何止是酒?分明是跨越时空的懂得与慰藉。

▍记忆中的"白叔叔"

这让我想起初中时总给我带桂花糕的白叔叔。那时父母工作调动频繁,是白叔叔每周雷打不动的课外书和点心,让我在陌生的城市里始终保有甜蜜的期待。就像诗中所说"沉舟侧畔千帆过",而他就是那艘始终停泊的旧船。

二、现代生活的答谢仪式

古人以诗酬唱,今人用微信传情。上周特意买了扬州茶点去看望退休的白叔叔,他布满老年斑的手颤抖着拆包装的样子,让我想起他当年说:"小丫头长大了也要记得分糖给我吃。"

▍感恩的三种模样

  • 即时性答谢:像诗人当场作诗,我养成收到帮助就发语音道谢的习惯
  • 延续性回报:白叔叔教我做的桂花蜜,现在每年重阳节都会给他送去
  • 传递性感恩:在社区图书馆当义工,把当年收到的温暖继续传递

三、藏在细节里的深情

诗人用"病树前头万木春"道尽沧桑后的希望,而生活里的感恩往往藏在细微处:给邻居阿婆修好收音机时她塞来的薄荷糖,暴雨天同事特意绕路送的伞。这些细碎温暖,都在演绎着现代版的"见赠"与"酬答"。

记得白叔叔说过:"感恩不是债务,是让爱流动的溪水。"就像那首古诗,历经千年仍让我们看见人性最美好的模样——在苦难中相濡以沫,在顺境里不忘来路。

合上诗集时,窗外的桂花香飘进来。突然明白,所有真诚的"酬谢"本质上都是生命的共舞,是穿越时空的点头致意。此刻特别想给所有温暖过我的人发条消息:你们赠予的光亮,始终在我心里生长着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