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诗刈麦》中的麦收日记
一、晨起观刈麦
清晨五点半,天刚蒙蒙亮,我便被窗外"沙沙"的声响唤醒。推开木窗,只见东边天空泛着鱼肚白,远处麦浪翻滚,三五个农人正弯腰挥镰。这场景让我忽然想起白居易《观刈麦》中"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"的诗句。
1. 古诗与现实的重叠
走在田埂上,金黄的麦穗拂过手掌,发出细碎的声响。农人王大叔古铜色的脸庞挂着汗珠,他笑着说:"今年雨水足,亩产能到八百斤哩!"这让我想起《古诗刈麦》里"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"的描写,千年时光仿佛在此刻重叠。
二、午间拾穗记
正午太阳毒辣,我在树荫下看见几个孩童提着竹篮捡麦穗。七十岁的李奶奶告诉我:"现在机器收割总漏些穗头,捡回去磨面能做十来张烙饼。"这场景恰似《古诗刈麦》中"复有贫妇人,抱子在其旁"的现代写照,只是拾穗者从"遗穗"变成了"漏穗"。
2. 机械化带来的变迁
远处传来联合收割机的轰鸣,一台机器一天能收两百亩地。王大叔擦着汗说:"比起白居易那时候,我们现在享福多了。"但当我看见他皲裂的手掌时,突然明白《古诗刈麦》中"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"的艰辛从未真正消失,只是换了形式。
三、暮色里的思考
夕阳将麦茬地染成橘红色,空气中飘着麦秆的清香。坐在晒谷场边,我翻着《古诗刈麦》,忽然读懂"今我何功德,曾不事农桑"的愧怍。现代城市生活让我们离土地越来越远,但碗中的每粒米饭,都凝结着农人"力尽不知热"的汗水。
金浪千重涌,银镰万点光。
千年刈麦曲,今又绕梁响。
机械虽代劳,汗珠仍透裳。
谁知盘中餐,字字皆沧桑。
(日记结尾处,我在泛黄的纸页上压扁几粒麦穗,这是2023年夏天最生动的书签。)
关刈麦的古诗合集
《观刈麦》古诗 《观刈麦》古诗 1 观刈(yì)麦 作者:(唐)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 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(fù)陇(lǒng)黄。 妇姑荷(hè)箪(dān)食(shí) ,童稚(zhì)携壶浆(jiāng), 相随饷(xiǎng)田去,丁壮在南冈(gāng)。 足蒸(zhēng)暑土气,背灼(zhuó)炎天光, 力尽不知热,但惜...
刈麦古诗词合集
《观刈麦》古诗 《观刈麦》古诗 1 观刈(yì)麦 作者:(唐)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 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(fù)陇(lǒng)黄。 妇姑荷(hè)箪(dān)食(shí) ,童稚(zhì)携壶浆(jiāng), 相随饷(xiǎng)田去,丁壮在南冈(gāng)。 足蒸(zhēng)暑土气,背灼(zhuó)炎天光, 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...
现刈麦的古诗词合集
现刈麦的古诗词合集 《观刈麦》古诗 《观刈麦》古诗 《观刈麦》古诗 《观刈麦》古诗 1 观刈(yì)麦 作者:(唐)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 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(fù)陇(lǒng)黄。 妇姑荷(hè)箪(dān)食(shí) ,童稚(zhì)携壶浆(jiāng), 相随饷(xiǎng)田去,丁壮在南冈(gāng)。 足蒸(zhēng...
白居易的观刈麦诗的翻译合集
参考答案: 7、(1)“力尽不知热”反映了刈麦者的矛盾心理,并非是他们 不知热,而是为了抢收,为了活命,再累再热也得忍着、挺着。 (2)繁重的赋税逼得一些农民失去田地,即使是有田的农民将 来也有可能失去自己的田地。 (3)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。 1 古诗观刈麦带拼音 古诗观刈麦白居易带拼音 古诗观刈麦带拼音古...
麦收季节农民忙的古诗句合集
——丁鹤年《刈麦》 3. 麦收季节,机器轰鸣,颗粒归仓。——张志真《五律·麦收季 节》 4. 芒种忙忙割,农家乐启镰。——宋范成大《芒种后积雨骤冷三 绝句》 5. 麦收季节,机器轰鸣,颗粒归仓。——张志真《五律·麦收季 节》 写农民忙的诗句 写农民忙的诗句 麦田金浪随风舞, 农民汗水润苗根。 深耕细作培肥...
割麦古诗词合集
古诗词《观刈麦》 古《观刈麦》1 观刈麦 唐代: 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 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。 妇姑荷箪食,童稚携壶浆, 相随饷田去,丁壮在南冈。 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, 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。 复有贫妇人,抱子在其旁, 右手秉遗穗,左臂悬敝筐。 听其相顾言,闻者为悲伤。 家田输税尽,拾此充...
收麦子古诗词合集
《南园刈麦》明代:杨巍 刈麦向南圃,城中不异村。 晴风低乳燕,夏日满衡门。 岂独糊家口,且思供酒樽。 生涯谁谓薄,郭外有鸡豚。 《刈麦》宋代:范成大 麦头熟颗已如珠, 形容收麦子的诗句和诗意 形容收麦子的诗句和诗意 金黄麦浪随风起,收割季节丰收时。麦子成熟迎夏日,农 夫们忙碌着丰衣。收麦子的场景...
麦熟时节的古诗合集
《刈麦》宋代:范成大 麦头熟颗已如珠, 小厄惟忧积雨余。 丐我一晴天易耳, 十分终惠莫乘除! 《刈麦行自灵岩归示赵丞》宋 戴栩 大儿牵衣镰在手, 小儿携篝并畦走。 陌翁语妪切莫迟, 梅风温云晴不久。 两手便熟镰无声, 黄云卷地苍坡平。 一声长歌出台笠, 麦蛾飞起缘其缨。 炊烟幕幕暗杨柳, 大妇壶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