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春夜听雨记:以节韵古诗话闲情

春夜听雨记:以节韵古诗话闲情

一、檐前点滴入诗行

三更忽闻雨打窗,起身独坐对昏黄。想起杜工部"随风潜入夜"的节韵,竟觉这春夜雨声也带着平仄——先是"淅沥"作仄起,继而"叮咚"转平收,恰似古人吟诗时的顿挫。砚台未干,索性录下这天然诗稿。

忆王维《山居秋暝》节韵
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

二、砚田耕雨得句

雨丝渐密时,忽见院角海棠承露而绽。想起李易安"昨夜雨疏风骤"的节律,试着用七言续写:"海棠噙泪偏带笑,不似人间有离愁"。平仄虽工,却嫌刻意。古诗之妙,正在其节韵如呼吸般自然。

炼字三得:

  • 以"噙"代"沾",取《文心雕龙》"练字贵响"之意
  • 改"偏"为"犹",暗合王右丞"犹带昭阳日影来"的转韵
  • 末句化用东坡"人有悲欢离合"之节

三、夜雨酿成的诗思

雨住时已近五更,案上草稿墨迹斑斑如雨痕。忽悟古诗节韵原是天地音节:春雨"润物细无声"是五言平起,夏雷"霹雳收威暮雨开"乃七言仄收。今人作诗,何必拘泥平水韵?当如这夜雨,自有天然律动。

后记:晨起见满地落英,方知夜雨曾来。昨夜推敲的句子,竟不及白居易"花非花,雾非雾"六字的节韵天成。或许好文字本如春雨,既要讲究格律,更贵在"当春乃发生"的自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