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“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”——参加挚友新婚日记

“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”——参加挚友新婚日记

壬寅年桂月廿三 晴空如洗

晨光熹微时便已醒转,只因今日要赴一场生命中最美好的盛宴——挚友陈君与林姑娘的新婚大礼。妆匣里取出早已备好的竹青长衫,系盘扣时忽然想起《诗经》里那句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,不禁莞尔。这对璧人相识于墨香四溢的图书馆,相恋在樱花纷飞的珞珈山,而今终成眷属,恰似古人所言“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”。

巳时·迎亲

花轿临门时,但见陈君身着大红喜袍,往日书卷气里平添几分英挺。吟诵却扇诗时,新娘子执团扇的纤指微微颤动,翡翠镯子与金丝镶边的扇柄相映生辉。“不知今夕是何夕,催促阳台近镜台”,孟浩然的诗句此刻有了具象的呈现。当新郎为新娘戴上龙凤呈祥的金璎珞项圈时,阳光恰好穿过雕花窗棂,为新人镀上圣洁的光晕。

午时·仪典

交拜天地那刻,香案上龙凤喜烛跃动着欢快的火焰。听到“夫妻对拜”的唱礼,满座宾客皆屏息凝神,只见新人郑重躬身时,新娘凤冠上的珍珠流苏轻轻交叠,宛若双鱼衔尾而游。忽然懂得白居易为何写下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”——这千年传承的仪式感,原是将缱绻情意铸成永恒的鎏金契约。

喜宴上众宾赋诗助兴,我提笔在泥金笺上写下:“珞珈樱雨润连理,东湖烟波映并蒂。今朝共结同心缕,来日齐攀折桂枝。”墨迹未干便听得满堂喝彩,新娘眼角泪光盈盈,竟是从古籍修复专业特意寻来明代花鸟缂丝面料,亲手为我的诗笺制作了锦囊。

闹洞房环节颇有古风,却扇、合卺、结发三礼依次而行。最动人莫过于合髻之仪:新人各剪青丝一缕,用红丝线缠作同心结装入香囊。烛光里两位博士相视而笑,让人恍见《孔雀东南飞》里“结发同枕席,黄泉共为友”的誓言。窗外明月渐升,屋内却比白昼更明亮——那是相爱之人眼里的星辰在交相辉映。

归途握着新人回赠的并蒂莲纹喜糖盒,银箔纸在月光下泛着温柔的光。想起日间观礼时,八旬高龄的中文系老教授拄杖感叹:“人生四喜今得见其二,诸生何其幸也!”的确,在这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,能见证古典爱情精神的当代传承,恰似看见唐宋的明月照亮今人的西窗。那些吟诵了千年的诗句,终在有情人紧握的指间找到归宿。今夜的洞房花烛,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金榜题名——在人生这场大考中,他们用真心赢得了幸福的桂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