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春鸟古诗日记:春日闻鸟语有感

春鸟古诗日记:春日闻鸟语有感

三月十五日 星期三 晴

清晨,是在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中醒来的。那声音并不聒噪,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,又仿佛就在窗外的香樟树上,一声接一声,滴溜溜地圆,晶莹剔透,宛如一颗颗露珠,滚落在尚未完全褪尽的薄暮里,敲响了我这一日的门扉。

这不由让我想起许多吟咏“春鸟”的“古诗”来。记得孟浩然的《春晓》里写: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”此刻的情境,与千百年前的那位山水诗人,竟有了片刻的重合。只是他叹惋的是风雨后的落花,而我,则纯粹沉醉于这清晨的馈赠。鸟声是春天的喉舌,它们用我们听不懂,却全能心领神会的语言,宣告着寒冬的彻底溃败和新生季节的全面降临。

庭院闻莺

推开门走到小院里,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混合的清新气息。循着声音望去,果然看见几只麻雀在枝头跳跃,它们的身影小巧灵动的,灰褐色的羽毛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泽。它们似乎并不怕我,歪着小脑袋,用黑豆似的眼睛瞅着我,继而发出一串急促的鸣叫,仿佛在讨论我这个不速之客。

这景象,又应了另一句诗:“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”白居易笔下,是莺与燕的活泼生机。而我眼前的麻雀,虽非莺燕,却同样争抢着这春日最温暖的枝头,享受着阳光最早的抚慰。它们的歌声,就是生命的欢歌,最简单,也最纯粹。

午后沉思

午后,坐在窗边读书,鸟鸣依旧时而响起,成了最自然的背景音乐。我忽然想到,古人对“春鸟”的钟爱,或许不仅仅在于其声悦耳。更深的层面,鸟是自由的象征。它们翱翔于天地之间,不受尘世藩篱的束缚,正如诗仙李白所向往的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”的境界。那一声声啼鸣,是对广阔世界的宣告,也是对自身无拘无束状态的歌唱。

同时,鸟鸣也常牵动着离情别绪。“恨别鸟惊心”,杜甫的诗句沉痛而深刻。当人心被愁绪填满时,就连欢快的鸟鸣也会惊动心事,徒增感伤。春鸟的歌声,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听者内心的波澜。它是客观的存在,却因人的心境而被赋予截然不同的色彩。

暮色中的回响

黄昏时分,鸟鸣渐渐稀疏了,它们或许正归巢,准备迎接又一个宁静的春夜。世界重归寂静,但那美妙的旋律似乎还在耳边萦绕不去。

这一天,因几声鸟鸣而起,以对古老诗篇的遥想为伴,竟过得格外充实且富有诗意。我们总在追寻远方的风景,却常常忽略了身边最寻常的景致。一句“春鸟古诗”,穿越浩渺的时空,在今天,在我的小小庭院里,得到了最生动、最鲜活的印证。这些大自然的歌手,年复一年,从未失约,它们用歌声丈量着季节的变换,也为我们庸常的生活,注入了一勺清澈的诗意。感谢这清晨的使者,让我与千年前的诗人,共听了同一曲春天之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