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夜游姑苏见月

夜游姑苏见月

癸卯年仲秋十八夜记

是夜独坐客栈,见窗外月华如练,忽忆张继"夜泊枫桥"旧事,遂披衣而出,欲效古人夜游。客栈临河而筑,推窗即见舟楫往来,今虽千年已过,然水韵风华犹存。

一、七里山塘寻古韵

初至山塘街,石板路映着青白月色,恍若铺了一层薄霜。两岸红灯笼次第亮起,倒映在粼粼水波中,竟分不清是灯影还是星子。画舫悠然驶过,船娘吴歌软糯,唱的是"月落乌啼霜满天"的旧调。忽见一石桥拱立,桥洞中悬着圆月,恰似白玉盘盛着琉璃世界,方知古人"枫桥夜泊"之妙,非身临其境不能体会。

二、寒山寺外听钟声

循着水声行至枫桥,寒山寺黄墙默立于夜色。此时游人渐稀,唯闻檐角铁马叮咚。忽有钟声自寺内传来,悠长沉厚,惊起数只宿鸟掠过月轮。倚着唐代石刻的桥栏,看运河中碎月摇荡,方知张继当年听钟时,未必全是愁绪,亦有种超然物外的宁静。现代霓虹与千年古刹在月色中奇妙交融,教人顿生古今一瞬之慨。

三、茶寮偶遇话沧桑

夜半微寒,择临水茶寮小憩。邻座老者鹤发童颜,自言世代居此,竟取出泛黄的诗笺相示。原是民国年间其祖父手抄的《枫桥夜泊》,墨迹虽褪而风骨犹存。老人呷着碧螺春娓娓道来,言及抗战时寺钟为避战火曾沉河底,改革开放后重悬钟楼。"这钟声啊,停过响过,终究是要响的。"语罢遥指窗外,但见月移中天,清辉漫过千年古塔,正照在今人新筑的博览馆玻璃幕墙上。

归途时月色更明,忽悟夜游之趣不在寻古,而在见证时光的层叠。今人看张继是怀古,后人看今人亦是怀古。唯有这轮明月,照过唐朝的诗船,照过民国的茶幌,此刻正照着我这个现代旅人缓步归店。遂于枕上得小诗一首:

古运河边秋露微,寒山钟动夜舟归。

千年月色今犹在,照见新桥覆旧矶。

苏州风情的句子

在正午时分将斑驳树影投射到苏帮菜传人的雕花案板 平江路南石子街的老井栏,凿痕里沉淀着沈复与芸娘夜游沧浪亭时掬过的月光 粉墙斑驳处探出的凌霄花,在二十四番花信风里续写着姑苏记事。当最后一个评弹音符消散在雨巷,七里山塘的灯笼次第亮起,将两千五百年的沧桑酿成一壶温热的冬酿酒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