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晨起读诗
清晨推开木窗时,孟浩然的《过故人庄》突然浮现在脑海:"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。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"这四句诗像带着露水的春风,瞬间把我拉回十年前初读此诗的语文课堂。记得当时老师在黑板上画着"绿树村边合"的意境图,粉笔勾勒的树影至今仍在记忆里摇曳。
1.1 古诗里的邀约
诗中那个"过"字用得极妙,既是空间上的经过,更是心灵上的造访。我忽然想起上周收到老家堂兄的短信:"新米下来了,周末回来吃锅巴粥吗?"现代通讯里的只言片语,竟与千年前的"具鸡黍"邀约遥相呼应。
二、午后寻访
乘着兴头,我决定效仿古人来次"过庄"之旅。骑着单车穿过城郊时,发现开发区边缘竟藏着几亩未被征收的菜地。丝瓜藤攀着竹架开出黄花,戴草帽的老农正弯腰摘豇豆,这幅画面与"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"的意境重叠在一起。
2.1 意外的故人
更巧的是,菜地主人竟是小学自然课老师!他退休后在此耕种,木屋里挂着自酿的桑葚酒。我们坐在葫芦架下闲聊,他忽然指着远处说:"看那些新盖的玻璃大楼,像不像'青山郭外斜'?只是这'青山'变成了钢筋水泥。"两人相视一笑,碰杯时惊飞了觅食的麻雀。
三、暮色归途
返程时晚霞把柏油路染成橘红色,让我想起"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"的约定。手机里堂兄又发来消息:"给你留了最肥的闸蟹",我回复说要把《过故人庄》写成书法送他。或许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"过",让我们在疾驰的生活里,偶尔停驻在某个充满人情味的"田家"。
后记:整理日记时发现,古诗里的"过"不仅是动词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当我们带着诗意"经过"平凡日常,那些绿树、青山、鸡黍、桑麻,都会在时光里酿出别样的芬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