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日记:荷风送香,竹露清响
七月十五日 晴 微风
傍晚时分,太阳终于收敛了它的炽烈,我独自一人来到南亭纳凉。这里是我夏日里最爱的去处,亭子临水而建,四周环绕着葱郁的树木,尤其是那一片茂密的竹林,风过时,沙沙作响,仿佛自然最优雅的乐章。
坐在亭中,凭栏远眺,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满池的荷花。它们开得正盛,粉的、白的,亭亭玉立,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。孟浩然那句“荷风送香气”,此刻我才真正领略其神韵。一阵微风拂过水面,裹挟着荷叶的清新与荷花的淡雅幽香,扑面而来,沁人心脾。这香气不浓不艳,却有着穿透一切烦闷的力量,让我因暑热而躁动的心,瞬间平静了下来。
竹露滴清响
夕阳的余晖透过竹叶的缝隙,洒下斑驳的金光。我闭上眼,试图更专注地感受这一刻的宁静。周遭并非绝对的寂静,蝉鸣是夏日的背景音,但在此之上,另一种声音格外清晰——那便是“竹露滴清响”。白日蒸发的水汽,在夜晚降温后凝成露珠,附着在竹叶之上,积聚到一定程度,便“啪”地一声轻响,滴落在下方的叶片上,或是悄然没入泥土之中。这声音极细微,需要屏息凝神才能捕捉,但它清脆、冰凉,仿佛直接滴落在心湖之上,泛起一圈圈涟漪,带走最后一丝暑气。
此情此景,与千年前的那位诗人何其相似。他也是在这样一个“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”的傍晚,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,感受着同样的荷风与竹露。他是否也和我一样,渴望将这份美好与人分享?
欲取鸣琴弹,恨无知音赏
美景当前,心中却蓦然生起一丝惆怅。我忽然无比想念远方的挚友。若是他在身旁该多好,我们可以一同欣赏这“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”的景致,可以煮一壶清茶,畅谈诗词人生,甚至可以效仿古人,取出琴来,在这天籁之音的伴奏下,即兴弹奏一曲。孟浩然叹道“欲取鸣琴弹,恨无知音赏”,我此刻才深深体会到他当时的寂寞。这世间的至美之境,若无人共赏,总像缺了最重要的一角,快乐也无法变得完整。
我拿出手机,很想立刻与他视频,让他看看我眼前的景色,听听我这边的声音。但最终我只是拍了几张照片,简单地配上了“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”的诗句发了过去。有些感受,或许言语和影像都难以传递万一,只能寄望于心灵的相通。他若懂,自然能懂。
夜色渐浓,池中的月亮倒影越发清晰明亮。我怀揣着这份因自然之美而生的宁静,与因思念友人而起的淡淡感伤,缓缓走回家中。这个夜晚,注定会“感此怀故人”,在中宵的梦里,或许能穿越时空,与诗人和友人,共赏这一片夏夜清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