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安得广厦千万间日记:雨夜归家所见所思

安得广厦千万间

十月廿三 雨夜记事

冷雨敲窗整三日,归家时见巷口老槐已褪尽秋叶,湿漉漉的枝干在路灯下泛着青黑的光。拐过街角,忽见拆迁围墙的豁口处蜷着三五人影,塑料布搭的顶棚被雨水压出凹陷,底下透出微弱的充电台灯光芒——是城中村最后的留守者。

寒士何处欢颜

撑伞驻足时,听见棚内传来稚童诵读声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...”雨水顺着塑料布缝隙滴落,那孩子便用手掌接住,继续念着“风雨不动安如山”。我忽然想起这截断头路即将改建商业广场的告示牌,竟不知该如何告诉这个在漏雨棚屋里背诵杜甫诗句的孩子,他正住在诗篇的反面。

归家推开房门,暖气裹着咖啡香扑面而来。玻璃窗将雨夜隔成两个世界,窗面上映出书房里未读完的诗集。忽然懂得诗圣当年写此句时,绝非仅怀揣悲悯的遥望,而是切身经历“布衾多年冷似铁”之后,仍愿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博大。今人读诗常止于鉴赏辞藻,却忘了那些句子原是蘸着生活墨汁写就的。

广厦万千灯火

夜间整理旧物,翻出汶川地震时捐赠证书。忽然想起当年临时板房外悬挂的毛笔字幅,正是“风雨不动安如山”七字。原来广厦未必是摩天楼宇,而是让飘摇之人得遇方寸安稳的所在。如今城市天际线愈发明亮,可有光透不进的地下室、漏雨的阁楼、待拆迁的危房。诗篇穿越千年仍在发问,我们可敢应答?

临睡前听见雨声渐歇,推窗见云隙漏出月光。远处建筑工地的塔吊亮着红灯,像悬在夜空的星子。忽然觉得杜甫的诗句从来不是哀叹,而是亘古的誓约——当千万间广厦终成现实,寒士欢颜不应是奢望,而是文明应有的温度。夜风送来远处货车的轰鸣,那或许是运送建材的车辆正驶向需要庇护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