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怜的古诗春夜独坐中的感怀日记

《春夜独坐》中的感怀日记

一、夜读怜诗

昨夜独坐窗前,偶然翻到唐代女诗人怜的《春夜独坐》:“独坐幽窗里,灯微夜气清。竹风时入户,花影欲临楹。心事无人会,愁肠暗自惊。如何此怀抱,偏对月华明。”读罢竟觉心头一颤,那字里行间的孤寂与清冷,仿佛穿越千年与此刻的我共鸣。

原诗摘录

独坐幽窗里,灯微夜气清。
竹风时入户,花影欲临楹。
心事无人会,愁肠暗自惊。
如何此怀抱,偏对月华明。

二、古今孤影

诗中“独坐幽窗”的场景,与此刻我蜷缩在十二楼公寓的情景何其相似。怜用“灯微”二字勾勒出昏黄光晕,而我面前是笔记本电脑的冷光;她听见竹风穿堂,我耳边只有空调的嗡鸣。千年时光里,人类对抗孤独的方式竟未曾进化。

最触动我的是“心事无人会”一句。在这个社交媒体泛滥的时代,我们每天发布无数动态,却比怜那个书信往来的年代更不懂如何表达真实的孤独。点赞与评论筑成的虚拟热闹,反而让愁肠的“暗自惊”愈发尖锐。

三、月华如练

凌晨两点推开阳台门,意外发现诗中“偏对月华明”的景致正在眼前铺展。上海的月光被霓虹稀释成朦胧的纱,但那份清冷质感与怜所见别无二致。突然明白诗人为何要将满腹愁绪托付明月——这大概是孤独者跨越时空的默契。

夜思片段

月光在空调外机上流淌成河
某个唐代女子的叹息
正轻轻拍打着我晾晒的衬衫
洗衣机滚筒里
转着二十一世纪的寂寞

四、余响

合上诗集时,东方已泛起鱼肚白。怜不会知道她的文字会在某个失眠的现代人心里激起涟漪,但这或许正是诗歌的力量——让我们在各自隔绝的时空里,通过文字触摸到相似的生命震颤。此刻突然觉得,这春夜独坐的不止两人,而是所有曾被月光照亮的孤独灵魂。

(完)

古诗文名句积累。(1) 独坐幽篁里, 。(王维《竹里馆》)(2) ,散入春风...

古诗文名句积累。(1) 独坐幽篁里, 。(王维《竹里馆》)(2) ,散入春风满落城。(李白《春夜洛城闻笛》)(3) 《凉州词》诗云:“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”《木兰诗》中诗意相似的两句诗是: , 。(4) 岑参的《逢入京使》中表现自己因思乡忆亲而泪雨滂沱的两句诗是: , 。答案:(1) 弹琴复长啸 (2) 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