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——春日晨醒日记

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——春日晨醒日记

晨光微熹时

五更天刚泛起鱼肚白,窗棂外便传来此起彼伏的鸟鸣。孟浩然笔下"春眠不觉晓"的慵懒,此刻竟成了最真实的写照。翻身摸到手机,屏幕显示05:17,比往日醒得早了许多。棉被里残留的暖意与窗外清冽的晨风在肌肤上交织,让人想起《唐诗三百首》里夹着的那枚干枯樱花书签。

声与光的交响

推窗时惊飞了檐下的麻雀,扑棱棱的振翅声应和着远处布谷鸟的咕咕声。东边天空刚染上蟹壳青,几缕金线却已穿透薄雾,将露珠串成水晶项链挂在香樟树叶尖。这"处处闻啼鸟"的清晨交响曲,比任何闹铃都更令人清醒。忽然记起儿时在乡下,祖母总说早起的鸟儿能啄到最肥的虫子,如今方知这朴素谚语里藏着天人合一的智慧。

市井晨曲录

巷口早餐铺腾起的热气裹着油条香飘进窗来,楼下传来环卫工扫把划过青石板的沙沙声。穿校服的中学生骑着单车掠过,车铃叮当惊醒了趴在墙头的三花猫。这些市井声响与枝头鸟鸣奇妙地融合,竟比肖邦的《雨滴前奏曲》更富层次。忽然瞥见书桌玻璃板下压着的旧照片——大学时在黄山观云海,也是这般晨光熹微时分。

茶烟里的顿悟

煮水泡茶的间隙,发现窗台多肉植物抽出了珊瑚色的新芽。捧着白瓷杯看茶叶舒展沉浮,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将"闻啼鸟"与"品新茗"并提。这寻常春晨里,既有"夜来风雨声"的余韵,又孕育着"花落知多少"的哲思。手机弹出天气预报:今日清明,宜踏青。待饮尽这盏碧螺春,便该换上布鞋去赴这场与春天的约会了。

后记:归家时在小区花园拾得一枚蓝鹊尾羽,夹在日记本里权作书签。忽闻孩童笑闹声,抬头见风筝正掠过六层楼高的广玉兰,其上有稚嫩笔迹写着"春天快乐"。原来最动人的诗行,从来不在纸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