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霜月古诗的意思

霜月寒光映客心,孤灯残卷伴更深

冬夜独思

窗外的霜月如练,清冷的月光透过薄纱洒在书案上,映出一片银白。我独坐灯下,翻动着泛黄的书页,仿佛能听见时光在指尖流淌的声音。这寒夜里的月光,总让人想起李商隐那句“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”——霜与月交织的凛冽之美,此刻竟如此真切。

一、霜月之思

推开半掩的窗,寒气裹挟着梅香扑面而来。远处山峦的轮廓被月光镀上银边,宛如古人笔下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”的意境。霜结在枯枝上,折射出细碎的晶光,让人想起杜牧“银烛秋光冷画屏”的孤寂。这样的夜,适合与千年前的诗人对话。

二、灯影书痕

案头油灯将熄未熄,在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。指尖摩挲过《李义山诗集》中“初闻征雁已无蝉”的句子,忽然惊觉砚台里的墨已凝了薄霜。这样的寒夜苦读,倒与陆游“铁马冰河入梦来”的壮志暗合。只是今人再难有那般金戈铁马的豪情,唯有在文字里寻几分慰藉。

三、夜半钟声

远处古寺的钟声穿透夜色传来,惊起檐角栖息的寒鸦。这让我想起张继“月落乌啼霜满天”的姑苏城外,千年风霜未曾改变这份清冷。此刻的月光像一柄利剑,剖开现代生活的浮华,照见心底最原始的文人情怀——对永恒之美的追寻,对生命孤寂的坦然。

结语

合上书卷时,东方已现微曦。霜月渐渐褪去锋芒,化作晨雾萦绕在竹林间。这一夜的独处,让我读懂古人为何总将霜月并提——那是时间淬炼出的清醒,是繁华落尽后的本真。或许我们终其一生,都在等待某个霜月交辉的刹那,与自己的灵魂坦诚相见。

古诗《霜月》(作者李商隐)原文全文、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

霜月 李商隐[唐代]初闻征雁已无蝉,百尺楼高水接天。(楼高一作:楼南/楼台)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。标签 秋天、抒情、月亮、早教古诗100首 译文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,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,我登上百尺高楼,极目远眺,水天连成一片。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,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,比一比冰清...

古诗《霜月》的意思

古诗《霜月》的意思 1、《霜月》古诗释义: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,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,我登上百尺高楼专,极目远眺,水天属连成一片。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,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,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。2、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,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。它的意思...

霜月古诗意思

霜月古诗意思 《霜月》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佳作。此诗写深秋月夜景色,然不作静态描写,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。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,深秋已至;次句言月华澄明,天穹高迥;三四句写超凡神女,争美竞妍。全诗以想像为主,意境清幽空灵,冷艳绝俗。诗人将静景活写,前两句生发出了后两句想象中...

霜月的古诗意思合集

《霜月》古诗词鉴赏 1 《霜月》 霜月 唐代: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,百尺楼高水接天。 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。 译文及注释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,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, 我登上百尺高楼,极目远眺,水天连成一片。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,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,比一比 冰清...

霜月古诗的意思翻译合集

霜月古诗翻译 《霜月》的古诗翻译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,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, 我登上百尺高楼,极目远眺,水天连成一片。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 怕寒冷,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,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。《霜月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。此诗写深秋月夜景色,然不 作静态描写,而借神话传...

霜月唐李商隐这首诗的意思合集

它的意思只不过说,月白霜清,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。这样 的景色,会使人心旷神怡。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,却大大超 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。诗的形象明朗单纯, 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。 李商隐古诗《霜月》 李商隐古诗《霜月》 李商隐古诗《霜月》 《霜月》是李商隐一首七言绝句...

霜月唐李商隐古诗意思合集

李商隐古诗《霜月》 《霜月》是李商隐一首七言绝句,在这首诗中,诗人以想像为主, 栩栩然传达了一种生动而优美的景象。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商隐古诗 《霜月》,欢迎大家阅读! 《霜月》原文: 初闻征雁已无蝉,百尺楼南水接天。 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。 《霜月》注释: ①征雁:大雁春到北方,秋到南方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