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咏桂花的古诗之秋日寻香日记

《咏桂花的古诗》之秋日寻香日记

十月廿三 晴空澄碧 金风送爽

清晨推窗时,一缕清甜幽香乘着秋风拂面而来,倏然想起李清照"暗淡轻黄体性柔,情疏迹远只香留"的咏桂名句。这缥缈的香氛像极了古诗词里走出的信使,牵引着我走向城西的桂树林。

《鹧鸪天·桂花》宋·李清照

暗淡轻黄体性柔,情疏迹远只香留。
何须浅碧深红色,自是花中第一流。

巳时·暗香浮动

桂树林中千株金桂正值盛放,米粒般的花朵簇拥在墨绿叶片间,恰如杨万里所写"不是人间种,移从月里来"。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落,给桂花镀上层层光晕,树影婆娑间恍见辛弃疾笔下"怕是秋天风露,染教世界都香"的意境。几位老人坐在石凳上闭目养神,任凭落花缀满衣襟,这般场景竟与王维"人闲桂花落"的诗境完美重合。

午时·花雨成蹊

正午微风过处,忽然下起桂花雨。细小的花瓣簌簌落下,在青石径上铺就香毯。想起白居易"山寺月中寻桂子"的雅趣,便学着古人俯身拾取落英。指尖触到的花瓣柔软如帛,细看每朵四瓣对称,蕊心含着露水般的蜜汁,难怪范成大说"纤纤绿裹排金粟,何处能容九里香"。将收集的花瓣装入棉袋,香云立刻渗透布料,教人真正体会何谓"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"。

花间小记

桂花最妙处在于其香不以浓艳夺人,而是如洪适所言"风清月白更相宜"般清雅含蓄。站在树下良久,衣发间浸透的香气竟随着呼吸产生奇妙变化:初时是蜂蜜的甜醇,继而透出杏仁的微苦,最后只余月光般的清冷余韵,这种层次感恰似品读咏桂诗词的曼妙体验。

申时·酿字为饴

坐在桂花树下摊开日记本,墨香与花香交融缠绵。忽然懂得古人为何总爱对桂吟咏——这细小花朵蕴含着巨大的诗意能量。它让李清照傲然挥就"自是花中第一流",让朱淑真写下"一枝淡贮书窗下,人与花心各自香",更让无数诗人将思乡之情托付于"桂魄"之中。翻看往日单调的日记,此刻竟萌生用桂花汁液染纸的念头,让文字也浸透这穿越千年的芬芳。

暮色渐浓时,衣袋里的桂花已积了半袋。归途中经过点心铺,刚出炉的桂花糕蒸腾着热气,瞬间完美诠释了"桂香多露裛"的具象画面。买了两块捧在手里,暖香透过油纸熨帖着手心,忽然想起某位不知名诗人的句子:"疑是广寒宫里种,一秋三度送天香"。这传承千年的桂花,原来早已将诗韵酿进人间烟火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