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子方古诗《小池》伴我度夏记
七月十五日 晴
清晨推开窗时,忽见院角那方被遗忘的石槽积了雨水,浮萍三两片缀于水面,竟与林子方古诗中"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"的意境悄然重合。这方不足两尺的"小池",成了今日日记的灵感源泉。
古诗里的微观宇宙
重读林子方《小池》全篇:"泉眼无声惜细流,树阴照水爱晴柔。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"二十八字间,仿佛看见诗人俯身观察的专注模样。我在石槽边蹲守半小时,发现水面倒映的云朵被蚂蚁喝水搅碎,又缓缓复原——这何尝不是另一种"树阴照水爱晴柔"?
古诗中"惜细流"三字最令我动容。现代人总追逐瀑布般的壮阔,却忘了细水长流的诗意。我的小石槽没有泉眼,但昨夜雨水顺着瓦檐滴落的轨迹,不正构成天然的"细流"?
生活处处皆诗境
午后特意去池塘边对照观察。真正的荷花尚在孕蕾,倒是石槽里的浮萍先开了米粒大的白花,引来两只豆娘盘旋。突然明白林子方为何能写出传世佳作——他定是常带着显微镜般的心看世界。
- 16:00记录:阳光斜照时,水底青苔像翡翠脉络
- 17:20发现:蜘蛛在浮萍间结网,细丝缀满金色光点
暮色中的顿悟
当月光浸满石槽,水面变成晃动的银盘。想起杨万里盛赞林子方"句中若无三日思,笔头哪有十分春"。今日方知,好诗不在远方,而在凝视的深度。这方意外形成的"小池",教会我用古诗人的眼睛重新打量世界。
(完)
古诗比较阅读《小池》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
古诗比较阅读《小池》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 篇1 —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下册有一首古诗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,全诗如下: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接天连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在教授这首诗时,按照常规教学,让同学们理解了诗面意思后,反复朗读。当学完诗文在学后质疑时,学生提出了这样一...
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的古诗合集
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【宋】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, 风光不与四时同。 接天莲叶无穷碧, 映日荷花别样红。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【南宋】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, 风光不与四时同。 接天莲叶无穷碧, 映日荷花别样红。 古诗鉴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小池24页PPT 古诗鉴赏晓出...
小池寺送林子方的古诗背合集
自学《小池》 1、先自读三遍,然后标上平仄音 古诗鉴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小池 晓/出/净慈寺/送/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【南宋】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, 风光不与四时同。 接天莲叶无穷碧, 映日荷花别样红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 杨万里 ︱︱——︱︱— 毕竟西湖六月中, ——︱︱︱—— 风光不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