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童趣盎然:记一次与有儿童的古诗相伴的午后

童趣盎然:记一次与有儿童的古诗相伴的午后

一、初遇古诗中的童真

周末整理书架时,偶然翻到一本泛黄的《唐诗三百首》,扉页上还留着幼时歪歪扭扭的铅笔字。当读到白居易《池上》"小娃撑小艇,偷采白莲回"时,记忆突然被拉回二十年前的夏天。

1.1 古诗里的童年映像

这些有儿童的古诗就像时光胶囊,贺知章笔下"儿童相见不相识"的乡愁,范成大诗中"童孙未解供耕织"的田园,都在纸页间跳跃。最让我驻足的还是杨万里《宿新市徐公店》:"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",金黄菜花田里奔跑的小身影,与窗外正在草坪上追逐风筝的孩子们渐渐重合。

二、古诗童谣的现代回响

带着这本诗集来到小区花园,树荫下几个孩子正在玩跳房子。当我念起"蓬头稚子学垂纶"时,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突然接上"侧坐莓苔草映身",原来他们语文课刚学过胡令能的《小儿垂钓》。

2.1 跨越千年的童心对话

我们即兴玩起了古诗接龙,从杜甫"忆年十五心尚孩"到袁枚"牧童骑黄牛",孩子们争相模仿诗中动作。穿红衣服的男孩突然指着池塘大喊:"快看!'不解藏踪迹,浮萍一道开'!"原来真有蜻蜓点水而过,在浮萍间划出细长的波纹。

特别记得有个孩子问:"为什么古诗里的小孩都不玩手机呢?"这个问题让我们笑作一团,也引发思考——或许正因为古人用竹马代铁骑,以莲叶作伞盖,才能写出"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"这样永不过时的诗句。

三、童诗滋养的心灵花园

黄昏时孩子们用蜡笔把喜欢的诗句画成绘本。看着"知有儿童挑促织"变成星空下的蟋蟀罐,"忙趁东风放纸鸢"化作彩虹色的风筝,突然明白这些有儿童的古诗为何能流传千年——它们保存着人类最初的好奇与欢喜。

回家路上,听见某个窗口飘出"幼女才六岁,未知巧与拙"的吟诵声。月光下,昨日读诗的孩子,正在成为新的诗中人。

童趣盎然的古诗词

童趣盎然的古诗词 捉蛐蛐儿 原文:童趣时光乐趣长,捉蛐蛐儿草丛忙。轻移脚步悄寻觅,忽听鸣声暗自量。双手敏捷将虫捕,满心欢喜把家藏。夜深人静还偷笑,梦里犹闻蛐蛐唱。一、衍生注释:1、“童趣时光乐趣长”:指童年时候充满趣味的时间过得很长。2、“捉蛐蛐儿草丛忙”:在草丛里忙着捉蛐蛐儿。3、“轻移脚步悄寻觅”:轻轻移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