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黛色深深深几许

黛色深深深几许

——午后小记

午后醒来,窗外的天光已不似正午时那般炽烈耀眼,转而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调子。说是阴天,云层却又不厚,只是均匀地涂抹着,让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宁静而深远的“黛色”之中。这颜色,让我蓦然想起那句早已刻在心中的古诗:“黛色深深深几许”。它不像墨黑那般沉重,不似翠绿那般鲜活,它是一种介于天地之间的、充满了无尽思绪的颜色。

我倚在窗边,泡了一杯清茶,看热气袅袅升起,又消散在这片“深深”的氛围里。远处的山峦,此刻便完美诠释了何为“黛色”。它们一层叠着一层,由近及远,颜色也由清晰的墨绿,逐渐晕染、淡化,最终与灰白的天际线融为一体。那最远处的山影,朦胧得只剩下一道蜿蜒的曲线,引人无限遐想,那“深几许”的疑问,便自然而然地浮上心头。那深处藏着什么呢?是更古老的树林,是无人踏足的溪涧,还是千百年来同样凝望过这片黛色的人所遗落的感慨?

心境的映照

这黛色,又何尝不是心境的映照。我们的情绪,往往并非非黑即白的极端,更多时候,就是像这样一片复杂的、富有层次的灰色地带,带着一点点蓝,掺着一丝丝绿,沉静而深邃。快乐不会永远明亮刺眼,悲伤也未必漆黑一片,它们大多以一种“黛色”的状态存在着,需要我们静下心来,细细品味,才能察觉其丰富的层次与纹理。

看着这片天空,思绪也飘远了。想起一些往事,那些当时觉得惊天动地的大事,如今回想,其细节都已模糊,只剩下一种感觉,一种氛围,就如同这窗外的景色,被时光调和成了统一的、宁静的黛色,深深浅浅地铺在记忆里。不再有尖锐的痛楚,也不再有狂喜的喧嚣,只剩下一种深沉的、可供咀嚼的意味。

古人用“黛”来形容山色,真是再精准不过了。它既是颜色,又是姿态,更是一种情绪。它不张扬,却自有其力量与风骨。它告诉我们,深刻未必喧嚣,内心的波澜壮阔,完全可以包裹在沉静淡然的外表之下。

与古人的对话

在这片亘古不变的黛色山影前,忽然觉得自己与写下那句诗的古人有了一瞬间的连通。他或许也是在这样一个午后,推窗远眺,被那层层叠叠、深不见底的青色所触动,心下怅然又宁静,于是提笔留下了这既是在写景,更是在写心的句子。时间流逝,朝代更迭,但人类面对自然时的那份敬畏与共情,却通过这“黛色深深深几许”七个字,完美地传承了下来。

茶已微凉,天色又更沉了一些,那黛色愈发浓厚深邃。我关上窗,将这片无尽的深意暂且关在窗外,也关在心里。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午后,它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,偷得片刻闲静,与一片山色、一句古诗、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片“黛色”进行了一场无声却深刻的对话。愿我们都能时常保有这份觉察,在生活的斑斓色彩中,尤其珍视那一抹沉静而有力的黛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