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熙熙古诗伴我一日闲

熙熙古诗伴我一日闲

晨起偶得

清晨推窗时,檐下麻雀正啄食昨日晾晒的谷粒,忽忆起《诗经·大雅·凫鹥》中"凫鹥在泾,公尸来燕来宁"的句子。熙熙古诗总是这般不经意地叩击心扉,像一粒投入古井的碎石,漾开千年涟漪。母亲在院中晾晒新采的菊苣,晨光透过篱笆将她的蓝布衫染成青瓷色,恍若《豳风·七月》里"八月载绩,载玄载黄"的织女。

午间寻幽

沿着后山石阶徐行,苔痕斑驳的碑刻半掩在蕨丛中。某块明代残碑刻着"熙熙者乐其天真"六字,竟与手机里正在播放的《古诗源》讲解暗合。专家正分析陶渊明《时运》中"熙熙令德,猗猗原陆"的意象,说"熙熙"既形容草木丰茂,亦喻君子德行温润。山风掠过竹海时,整座山岭果真泛起《尔雅》所谓"木丛生曰熙"的苍翠波涛。

苔径拾句

在破败的望稼亭小憩,石柱上褪色的楹联仍可辨认:"诗书敦夙好,园林无俗情"。忽然懂得熙熙古诗为何总与田园相契——那些散落在《文选》里的"熙熙然自适其适",原是先人将生活淬炼成的金句。就像此刻脚边蔓延的虎耳草,在《山海经》里被称为"熙草",因其叶脉如篆书"熙"字纹路。

暮色烹茶

用陶钵捣碎新采的紫苏时,忽然想起《楚辞·大招》中"煎鰿膗雀,遽爽存只"的烹调场景。熙熙古诗从不避讳烟火气,王维《赠裴十迪》里"欣欣春还皋,淡淡水生陂"的田园,本就包含灶间升腾的蒸汽。茶汤在粗陶碗里旋出《诗经》里"其饟伊黍"的醇香,邻家稚童诵着"熙熙绥绥,如春登台"跑过窗前,童声里摇曳着《道德经》的余韵。

夜灯札记

整理今日笔记时发现,熙熙古诗最动人处在于生生不息的力量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说"众庶熙熙,施及夭胎",那些散落在典籍里的"熙"字,原是先人对生命繁荣的礼赞。犹如窗外夜雾中渐次亮起的灯火,每盏光晕里都浮动着《东京梦华录》里"举目则青楼画阁,绣户珠帘"的汴京夜市,千年前的熙攘与此刻的虫鸣在此叠印。

合上日记时月亮已过中天,忽然明白所谓传统文化传承,不过是让《文心雕龙》里的"熙载百代"化作窗前月,成为照进现代生活的第三种光线。那些熙熙古诗从未远去,它们只是换作竹筛筛谷的沙沙声、茶釜沸腾的咕嘟声,在每一个平凡日子里继续吟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