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建德江畔夜泊日记

建德江畔夜泊日记

壬寅年秋八月廿三

暮色四合时,扁舟暂泊于建德江畔。此情此景,忽忆唐代孟襄阳《宿建德江》之句:“移舟泊烟渚,日暮客愁新”,竟与千年前诗人隔空相契。江面浮动着薄纱般的晚雾,远山如黛,缓缓浸入苍茫暮色,唯有水鸟掠过时荡起的涟漪,将倒映的霞光揉碎成鎏金的波痕。

一、烟渚迷离处

独坐船头,见星火渐起于对岸渔村。江心沙洲被氤氲水汽笼罩,恍若《楚辞》中“帝子降兮北渚”的缥缈仙境。晚风携来湿润的草木气息,夹杂着渔人收网的号子声。想当年孟浩然羁旅至此,眼见“野旷天低树”的苍茫,耳闻“江清月近人”的寂寥,其愁绪虽跨越千年,却在此刻与我的思绪交织——大抵人间漂泊之叹,古今皆同。

二、月出惊山鸟

酉时三刻,明月破云而出。清辉洒落江面时,竟真应了“江清月近人”的意境。水面浮光跃金,仿佛一伸手便能掬起满掌皎洁。忽有夜莺从芦苇丛中惊起,振翅声划破寂静,又添“月出惊山鸟”的灵动。这建德江的月夜,既有王摩诘画中之韵,又含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思,更兼孟襄阳诗中那份孤寂与旷达并存的独特气韵。

建德江古诗如一枚时光琥珀,将千年前的羁旅情怀凝固其中。当我真正置身于此地,方知诗人笔下不止有愁绪,更有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豁达。江水东流不复回,而人类的情感却能在诗文里获得永恒。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,这建德江的明月,究竟抚慰过多少天涯游子的心?

夜渐深时,远处传来古寺钟声。江心忽有渔歌互答,其声清越,似与虫鸣蛙鼓共谱夜曲。我取出随身携带的茶具,就着船头小火炉煎水烹茶。茶烟袅袅升起,与江雾融为一色,恍惚间竟分不清自己是观景人亦或是画中人。建德江的夜,用它的深沉与宁静,将现代人的焦虑一点点涤荡殆尽,只留下“天人合一”的澄明之境。

录孟浩然诗于日记末页以为纪念:“移舟泊烟渚,日暮客愁新。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”这二十字如一把密钥,开启了我与盛唐诗人对话的时空隧道。建德江古诗不再只是教科书上的铅字,而是映照古今的心灵之镜。

《宿建德江》建德江畔,夜泊心语

《宿建德江》建德江畔,夜泊心语 1、今晚,我就像这片江面上孤独漂泊的小船,被夜色笼罩,心中满是迷茫。看着那渐渐西沉的落日,不禁想问,我的方向在哪呢?就如同这江水,看似流淌不停,却也不知要奔向何方。赏析:将自己比作孤独小船,形象写出漂泊之感,借落日与江水发问,增添迷茫情绪。2、月光洒在江面上,波光粼粼...

《宿建德江》月照建德,江畔孤舟

宿建德江:月照建德,江畔孤舟 在岁月的长河中,总有一些瞬间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角落,让人沉浸其中,遐思无限。那是一个秋夜,我来到了建德江,目睹了一场月照江畔孤舟的静谧景致,心中涌起万千感慨。踏上建德江的土地,江水悠悠流淌,波光粼粼。微风拂过,带来丝丝凉意,也吹动了岸边的垂柳。我沿着江畔漫步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