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晨间偶闻小鸟古诗有感

晨间偶闻小鸟古诗有感

一个关于自然与诗意的清晨日记

清晨五点半,天色微明,一层薄薄的灰蓝色纱幕还笼罩着世界。我因昨夜心中些许烦闷,早早便醒了,辗转反侧难以再次入眠,索性披衣起身,推开临着小区花园的玻璃窗,欲呼吸一口清晨凛冽的空气,让自己清醒几分。

就在那窗扇滑开的瞬间,一阵极其清脆、婉转的鸟鸣声毫无预兆地、却又无比自然地涌了进来,像一股清冽甘甜的山泉,瞬间灌入我的耳廓,流遍我的全身。那声音并非杂乱无章的叽喳,而是富有韵律和节奏的啼叫,忽高忽低,忽缓忽急,仿佛一位技艺精湛的乐师,在微凉的晨风里演奏着一支只为黎明谱写的乐曲。我一时怔住了,依靠在窗边,屏息静听,心中的那点郁结之气,竟在这天籁之音中被悄然涤荡、稀释了许多。

脑海中的“小鸟古诗”

在这纯粹的鸣唱中,我的思绪飘远了。脑海里莫名地浮现出“小鸟古诗”这四个字,以及那些深藏在记忆角落里的、无数以鸟入诗的古雅篇章。我想起了杜甫的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,那明快生动的画面,仿佛正是窗外这生机勃勃景象的千年写照,色彩鲜艳,充满跃动的喜悦。我又想起了孟浩然的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”,昨夜的我虽非春眠,但此刻“闻啼鸟”的感受却与诗人跨越时空产生了共鸣,那啼叫声唤起的不是倦意,而是一种对生命之初的感动。

还有王维笔下“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”的幽静,晏殊“池上碧苔三四点,叶底黄鹂一两声”的闲适。这些诗句中的鸟儿,从来不只是自然界的飞禽,它们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,是春意的使者,是闲适心境的映照,是离愁别绪的象征。它们鸣叫了千百年,早已飞越了纸张的束缚,化入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。此刻窗外的这只或那群小鸟,它们是否知道,它们的鸣唱,正与千百年前它们祖先的鸣唱,一同被后人聆听、铭记,并谱写成不朽的“小鸟古诗”呢?

这清晨的偶遇,让我顿悟:诗,从未远离生活。它不在厚重的古籍里,不在严肃的课堂中,它就藏在每一阵拂过耳畔的风里,藏在每一滴滑落叶尖的露珠里,更藏在这清晨不期而遇的鸟鸣声里。我们需要做的,只是静下心来,去听,去看,去感受。那些古老的“小鸟古诗”,正是先辈们如此捕捉并凝固下来的瞬间感动。

鸟声渐渐稀疏了,或许是小鸟们开始了日间的忙碌,觅食、嬉戏、哺育幼雏。天色已彻底放明,远处的天际线被染上了一抹暖金。我关上窗,心中一片澄明安宁。那点烦闷已不知所踪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盈的幸福感。感谢这清晨的“小鸟古诗”,它用它最天然的方式,为我上了一堂关于美、关于生活、关于文化传承的课。它提醒我,在日复一日的奔波琐碎之外,永远不要失去那双能发现诗意、那双能听见鸣翠柳的眼睛和耳朵。

回归生活的诗意

坐在书桌前,我决定记录下这个早晨的感触。城市的喧嚣即将开始,但我知道,只要心中保有那一缕由鸟鸣引发的诗意,生活便不会枯燥。那些古老的诗句也因此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,它们不再仅仅是文字,而是与每一个能产生共鸣的瞬间紧密相连。明天清晨,我或许还会早起,只为再次聆听那首永恒的、生机勃勃的“小鸟古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