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春望杜甫

春望杜甫:战乱中的诗人日记

破碎山河下的诗心独白

公元757年的长安城,春草萋萋却无人欣赏。我——杜甫,在叛军占领的都城里,用颤抖的手记下这满目疮痍的《春望》。胡骑扬起的尘埃还未散去,笔尖已沾满三月湿润的泥土气息。

国破山河在

推开吱呀作响的柴门,城南的炊烟稀落如老妪的牙齿。曾经冠盖满京华的朱雀大街,如今野草丛中散落着折断的箭矢。我弯腰拾起半片残破的陶碗,釉色上还留着孩童的指印。

草木深处的时代悲歌

城春草木深——这五个字在舌根泛起铁锈味。护城河边的垂柳依然抽芽,可系马桩上缠绕的是撕碎的官袍。昨夜又梦到曲江池畔的宴饮,醒来时月光正照着墙角新结的蛛网。

家书抵万金

怀里的竹筒装着第十封未能寄出的家书,墨迹被雨水晕染成离人的泪痕。听说鄜州的月亮同样照着妻儿的麻衣,他们可还记得我离家时栽种的棣棠?叛军的号角声里,我数着白头搔更短的岁月。

烽火连天的诗意栖居

当笔锋划过"烽火连三月"时,远处安禄山的营帐正升起炊烟。那些被迫搬运粮草的百姓,他们的驼背比宫墙的弧度更令人心碎。我在破败的国子监墙角,发现一株倔强盛放的辛夷花。

暮色中整理诗稿,突然明白这满纸墨痕不过是一个书生在历史裂缝中的微小抵抗。明日若还能活着醒来,或许该去看看慈恩寺的燕子,是否依然认得旧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