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何妨吟啸且徐行

何妨吟啸且徐行:一场与自我的山间对话

晨光微熹的出发

清晨五点,城市还沉浸在朦胧的睡意中,我背起行囊独自走向郊野。苏轼"何妨吟啸且徐行"的诗句突然浮现在脑海——这七个字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某种被尘封的勇气。

"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"

山径上的顿悟

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,我正踩着落叶铺就的金黄小径。松针的清香混着露水的湿润,每一步都惊起细微的生命律动。忽然明白"徐行"的真意:不是懈怠的缓步,而是对每个瞬间的全然接纳。一只红尾鸲从灌木丛窜出,翅膀划破晨雾的姿态,竟与三百年前那位诗人的吟啸遥相呼应。

半山亭的休憩

在风化严重的石亭里,我用保温杯倒出热茶。远处层峦叠嶂的轮廓像极了水墨画的飞白,近处蚂蚁正搬运着比身体大两倍的果实。这个时刻突然理解了"吟啸"的本质——那是对天地万物的应答,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和声。手机在此刻响起工作群消息,却被我设为勿扰模式。

登顶时的回望

当终于站在海拔碑前,发现所谓终点不过是另一个起点。山风把冲锋衣吹成鼓胀的帆,恍惚间听见自己用跑调的嗓音吼出《定风波》。那些在城市里谨小慎微的克制,在此刻都化作肆意生长的野草。下山时选择了一条鲜有人迹的野径,让带刺的灌木在裤脚留下细小的刮痕——这些自然盖印的勋章,比任何奖杯都更让我珍视。

归途的公交车上,窗外的霓虹开始闪烁。手机相册里除了风景照,还多了段模糊的吟诵视频。原来"何妨吟啸且徐行"从来不是逃避,而是在疾驰的世界里,为自己保留一份行走的韵律。明天例会前,或许该把工位上的塑料绿植换成真正的多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