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长歌行:一段穿越千年的诗意日记

长歌行:一段穿越千年的诗意日记

晨起观朝露

清晨推开木窗时,檐角悬挂的露珠正巧坠落在《长歌行》的竹简上。青葵园圃里沾湿的衣袖,让我想起汉乐府里"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晞"的吟唱。这本抄录在羊皮纸上的古诗集,是祖父当年用三斗粟米从西域商人处换来的。

《长歌行》摘句

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。
常恐秋节至,焜黄华叶衰。

午后的时光褶皱

正午阳光穿过梧桐叶的间隙,在宣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我用狼毫笔蘸墨临摹"百川东到海"的句子,墨迹在宣纸上晕染开来,像极了昨日在溪边看见的游鱼吐出的泡泡。忽然记起少时私塾先生说过,这八句四十字的《长歌行》,藏着古人用整个生命丈量过的光阴。

暮色里的顿悟

傍晚收拾书案时,风突然翻动诗卷停在末句。昏黄的油灯下,"少壮不努力"五个字在墙上的投影竟有斗笠大小。窗外的打更声与砚台里将干的墨汁,都在提醒我此刻读懂的,不仅是两千年前的文字,更是每个时代都不曾改变的生命课题。就像诗中所言,江河奔涌从不停歇,而我们的年华,又何尝不是另一条永远向东的河流?

今日重读《长歌行》,突然明白古人为何要将人生比作朝露。那些在叶尖颤动的晨光,既脆弱得转瞬即逝,又坚韧得能折射整个太阳。这或许就是千年诗行穿越时光的力量——当我们与古人望着同一轮明月时,所有的沧桑都化作了会心一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