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曹植白马篇读后感:一匹白马承载的壮志与孤愤

《曹植白马篇》读后感:一匹白马承载的壮志与孤愤

一、白马银鞍照夜白

初读《白马篇》,便被开篇"白马饰金羁,连翩西北驰"的壮阔画面震撼。曹植笔下的白马不仅是坐骑,更是少年英雄的化身——"银鞍照白马,飒沓如流星"的意象,让我想起自己曾在内蒙古草原见到的骏马,鬃毛飞扬如燃烧的白色火焰。

"羽檄从北来,厉马登高堤。长驱蹈匈奴,左顾凌鲜卑"

二、游侠儿的热血与悲怆

诗中"幽并游侠儿"的形象令人动容。他们"少小去乡邑,扬声沙漠垂",这种舍生赴国难的气概,让我联想到疫情期间逆行的白衣战士。曹植借游侠之口道出"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"的誓言,字字如金石坠地。

历史镜像中的白马

查阅《三国志》发现,曹植创作此诗时正随父征战。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的军旅经历,化作诗中"边城多警急,虏骑数迁移"的纪实笔触。那匹白马,或许就是诗人心中自己的投影。

三、现代视角下的重读

深夜再读"名编壮士籍,不得中顾私",忽然泪目。这何尝不是当代职场人的写照?我们何尝不是骑着各自的"白马",在生活的战场上"弃身锋刃端"?曹植用1800年前的诗句,道破了永恒的人生困境。

合上书页,窗外的月光洒在案头。忽然明白为何这首诗能穿越时空—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匹白马,它载着"不得中顾私"的责任,也驮着"视死忽如归"的赤诚。这或许就是建安风骨最动人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