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西湖春日记:漫步「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」的诗意画卷

三月廿八日 晴转微雨

清晨推开客栈木窗时,苏东坡笔下的「水光潋滟晴方好」倏然撞入眼帘。金色的阳光在湖面碎成万千钻石,游船划过处拖出长长的琉璃色波纹,远处雷峰塔的倒影被涟漪揉皱又舒展,恰似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》里晕染的墨痕。

白堤寻诗

踩着青石板行至白堤,两畔垂柳新抽的嫩芽像缀满翡翠珠帘。几位老者正在平湖秋月亭里临水写生,画板上「山色空蒙」的意境渐渐成形——南屏山轮廓被晨雾稀释成淡青色水墨,偶尔掠过水面的鸬鹚,翅膀尖儿点破这幅动态画卷。

忽忆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:"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"

雨中西趣

午后风云突变,雨丝将苏堤六桥笼罩在纱幕中。躲进曲院风荷的茶室,看雨滴在荷叶上聚成银汞滚动。远处三潭印月的小石塔变得朦胧,倒真应了那句「烟笼寒水月笼沙」的景致。茶香氤氲间,突然明白古人为何总爱在西湖「晴雨对写」——这方山水本就是天地挥毫的立体诗行。

暮归小记

傍晚雨歇时,湖面浮起薄雾如呼吸的绢纱。保俶塔的剪影与归航的渔船构成天然册页,忍不住学张岱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:「四月湖水清,可数金鳞游。忽见浮岚起,化作米家山。」行至断桥回望,暮色中的西湖竟真成了杨万里笔下「接天莲叶无穷碧」的放大版本,只是荷花未绽,留待六月再续这篇水墨日记。

(本日步数:两万四千步,拾得柳絮三团,惊起鸳鸯两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