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廉泉让水涤心尘——记一次清简生活的感悟

清晨推开窗时,檐角正悬着昨夜未干的雨珠。忽然想起《南史》里"廉泉让水"的典故——范柏年对答宋明帝时,以二水喻清廉自守之志。这千年典故像一滴墨,在今日的晨光里渐渐晕开。

一、廉泉映心

路过小区喷泉时,见几个孩童正用纸船承接飞溅的水花。他们为谁该先用那艘折得最工整的船而推让着,稚嫩的"你先""我不急"飘进耳中,恍若听见范柏年"臣乡有廉泉让水"的余响。现代都市的钢筋丛林里,这份天真恰似从石缝渗出的清泉,冲刷着成人世界计较的尘埃。

二、让水润物

午后整理旧物,在泛黄的日记本里发现夹着的银杏叶。那是去年深秋,邻居老教师执意分我的半袋银杏果,她说:"阳台晒的多了,分些给你们年轻人煮粥。"此刻摩挲着叶脉,忽然懂得"让水"之德原不在惊天动地,而在菜场让出的半尺摊位,电梯里多按的开门键,就像老教师那布满皱纹却总含着笑意的眼。

三、涤尘之乐

傍晚散步时,看见环卫工用高压水枪冲洗广场。水流过花岗岩的缝隙,将口香糖残渣和广告单卷走,露出石板上天然的纹路。这场景让我驻足良久——我们何尝不需要定期冲刷心灵的广场?那些攀比的焦虑、得失的计较,正需要"廉泉"般的澄澈来浣洗。归家后特意用粗陶杯泡了清茶,看茶叶在沸水中舒展如初生的水草。

临睡前重读《梁书·良吏传》,"饮泉清节"四字在台灯下格外温润。这个物质丰沛的时代,我们或许更需要守护精神上的廉泉让水。当月光流过窗台时,我在日记本上写下:愿明日醒来,仍能做那个为纸船让路的孩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