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午节古诗中的端午记忆

午节古诗中的端午记忆

清晨被艾草的清香唤醒,母亲早已将浸透露水的菖蒲挂在门楣。厨房里飘来糯米与箬叶缠绵的气息,父亲正朗诵着"竞渡深悲千载冤,忠魂一去讵能还"的诗句。这本苏轼《端午游诸寺》中的句子,像一枚投入时光池塘的石子,在我心中漾开层层涟漪。

古诗里的端午密码

翻开泛黄的诗集,陆游"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"的描写跃入眼帘。忽然理解祖母坚持手工包粽的执念——那不仅是食物,更是对文化的朝圣。唐代文秀"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"让两千年前的悲壮穿越时空,龙舟竞发的鼓点仿佛就在耳畔震响。

舌尖上的诗韵

剥开青翠的粽叶,母亲特意放入红枣的甜粽与父亲偏好的咸肉粽在瓷盘中泾渭分明。想起白居易"粽香筒竹嫩,炙脆子鹅鲜"的诗句,忽然惊觉每道传统美食都是活着的文物。姑姑端来雄黄酒时,孩子们嬉笑着躲闪,恰似古人"细缠五色臂丝长"的童趣再现。

午后全家前往江边观赛。龙舟破浪的瞬间,屈原《九歌》中"乘龙兮辚辚,高驼兮冲天"的句子自然涌上心头。一位老者指着舟首鼓手吟道"雷鼓嘈嘈旗闪烁,蛟龙跃浪争喧豗",这是明代贝琼《午日观竞渡》的现场注脚。孩子们虽不懂诗意,却为震天的鼓声欢呼雀跃,文化传承本就该这样鲜活生动。

古今交汇的端午夜

暮色中放飞孔明灯时,姐姐忽然念起张耒"竞渡人归旗鼓静,解酲人散绮罗空"的词句。现代灯光秀在江面铺开绚烂画卷,与天上星月交相辉映。父亲轻声叹息:"古人看不到这般景象,但我们失去的或许更多。"他指着手机里群发的祝福说:"再也没有'碧艾香蒲处处忙,谁家儿共女,庆端阳'的手写诗笺了。"

夜深人静时,我重新品读欧阳修"绿杨带雨垂垂重,五色新丝缠角粽"的词句。忽然明白午节古诗不仅是文字瑰宝,更是穿越时空的文化基因。当我们在端午时节重温这些诗句,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,让古老的端午焕发出永恒的生命力。

记忆中的端午节

记忆中的端午节 (一)《记忆中的端午节》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来,透过窗帘缝隙投射出一片斑驳的光,就像记忆深处那些细碎却又温暖的画面。小时候,最期待的节日莫过于端午了。母亲包粽子的手法堪称绝技,而我却总是在她身边打下手,学着剥粽叶、放糯米,虽然总是笨手笨脚,却从未放弃过。“你看看,这叶子都卷得不好看!...

留在记忆的味道作文端午节合集

作文留在记忆里的味道端午节篇 1 当大街上卖粽子的小推车渐渐多了起来,我便知道,端午节又来 了。 在我的记忆中,西安的端午节很不热闹。因为西安没有水,没有 赛龙舟,只有三天的假期。这时我只好背上书包,飞快地奔回家。和 奶奶坐在厨房,看奶奶包粽子。 奶奶是包粽子的好手,什么粽子都会包,比如:豆沙粽,...

三年级语文阅读绘本故事《中国记忆 端午节 粽米飘香艾蒲长》原文_百度...

《中国记忆·端午节 粽米飘香艾蒲长》在杜鹃“算黄算割”的叫声中,一年中最美妙的初夏来临了。在这清爽怡人的季节,紫薇和巴豆最喜欢去地里摘豌豆角吃;喜欢用端午花贴在脸上玩;喜欢在菜园里捉菜虫;喜欢在早熟的麦田边追蝴蝶……还喜欢——跟着奶奶去药铺买香料。“做端午香包啊?”药铺老板笑眯眯地从抽屉里取出...

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500字(精选5篇)

篇一: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端午节,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,小时候除了春节最期待的就是端午节了,别问我为什么主要就是喜欢吃粽子。今年的端午因为疫情没有举行龙舟比赛,在家里院子看晚霞的时候,天上一只候鸟飞过,好像把我拉进了回忆空间…几年前的端午节比如今的更加热闹,全市的人们都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。...

端午节的记忆作文9篇

“万⽔千⼭粽是情,糖馅⾁馅啥都⾏。糯⽶沾着红枣⾹,粽叶包着朋友情。”不管怎么说,听完我的介绍后,是不是⼜知道了很多端午节的知识呢?端午节的记忆作⽂2 转眼间⼜到了端午节了,我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很快乐的。早晨起床,我都会惊奇的发现⼿上、脚上戴上了漂漂亮亮的五⾊线,这五⾊...

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3篇

以前端午节,都会用艾草水洗澡,现在因为沐浴露的普及,根本上艾草水用来洗手洗脸的居多了。艾草煮沸的香味也很好闻,人家把晒干的艾草也插在大门的'两旁,有着节庆的意义。儿时的端午节,似遥远记忆里的一条小河,穿越时空的回忆,历经岁月的洗礼,醇美的让人难以忘怀。又是粽叶飘香时,那曾经儿时最美的记忆依稀就...

端午节的记忆抒情散文

端午节到了,大人们早早把杨柳枝插在自家大门上,还在杨柳枝上用绳子吊一颗红蒜。说到吊红蒜,自然有它的来历。传说,古时西北地区兵荒马乱,在逃难的人群中,只见一个妇女身上背着一个大一些的尕娃,手里却牵着一个尕尕娃在大路上奔跑。将军觉得很奇怪,就命人把妇人抓来盘问,原来妇女背上的尕娃是她丈夫的...

端午节的记忆作文

农历五月初五,被称为端午节。据说,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因政治抱负不得施展,于这一天投江而死,后人为了纪念他,便把这一天当做节日。在南方,每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,人们便划龙舟竞渡,初始的时候据说是为了追赶和拯救投江的屈原大夫,后来是为了驱散鱼儿,以免它们吃掉屈原的尸体,同时还向江中投放糯米饭和粽子,喂饱了鱼儿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