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声律启蒙古诗伴我一日记

声律启蒙古诗伴我一日记

清晨醒来,窗外鸟鸣啁啾,忽忆起昨夜所读《声律启蒙》中的句子:“云对雨,雪对风,晚照对晴空。”这般工整对仗,音韵铿锵,竟不自觉地在心中反复吟诵。于是,我决定以这《声律启蒙》为引,以古诗的韵律为镜,来观照我这一日的所思所感,让平淡的日子也染上几分诗意的色彩。

一、晨起与朝霞之对

推开窗,见东方既白,朝霞如锦,恰是“来鸿对去燕,宿鸟对鸣虫”的景象。这《声律启蒙》中的对子,不仅讲究字面的相对,更蕴含着天地万物的和谐共生。我泡上一杯清茶,茶叶在杯中舒展,犹如“轻尘生洛浦,流雪舞回风”般灵动。想起古人晨起读书,必是正襟危坐,吟诵之声朗朗,而我这现代人,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。于是,我摊开一卷古诗,读起杜甫的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,其诗中对仗之工整,色彩之鲜明,与《声律启蒙》中的“一东二冬”之韵暗暗相合。不禁感叹,这声律之美,原是植根于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与深刻体悟,非有闲情逸致者不能为也。

二、午间与人事之思

午间与友人聚餐,谈及近日工作之烦恼,人事之复杂,颇有“冯妇虎,叶公龙”之讽喻。友人笑言,如今世间多的是叶公好龙之辈,口头上标榜着风雅,实则离真正的诗书精神相去甚远。我深以为然,想起《声律启蒙》中“贫对富,塞对通,野叟对溪童”之句,世间百态,贫富冷暖,皆可入对,但其背后,是一种超越现实困顿的达观与通透。正如苏轼所言:“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”古诗与声律,并非逃避现实的象牙塔,而是提供了一种审视生活的独特视角,一种将琐碎烦恼转化为深沉思考的智慧。归家途中,见地铁里人人低头看手机,俨然“眉淡扫,面微匀,妙手对神工”的现代注解,只是这“妙手”刷的是屏幕,而非丹青。这科技时代的“声律”,又是何种韵律呢?

三、暮色与心境之融

傍晚时分,独坐阳台,看夕阳西下,暮色四合。此情此景,正应了“晚照对晴空”的句子。白日里的喧嚣渐渐沉淀,心也随之安静下来。我尝试着依《声律启蒙》的韵律,凑得几句歪诗:“远山含黛色,暮鸟入深丛。灯影摇书案,茶烟散晚风。”虽平仄未必全然妥帖,对仗亦显稚嫩,但这个过程本身,却是一种极好的心性修炼。它要求你静下心来,琢磨字句,调配音韵,如同在心中演奏一曲轻柔的乐章。这让我明白了,古诗声律的启蒙,启的不仅是作文之蒙,更是心智之蒙,性情之蒙。它教会我们在浮躁的世界里,如何寻找一份内心的秩序与宁静,如何将外在的风景转化为内在的风景。

四、夜读与感悟之得

夜深人静,灯下重读《声律启蒙》,“金对玉,宝对珠,玉兔对金乌”。这些看似简单的对子,背后是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语言智慧。它不仅是儿童识字的启蒙读物,更是通往古典诗词美学殿堂的一把钥匙。通过它,我们得以窥见汉语那无与伦比的音乐性和形式美。这一日,以声律启蒙始,以古诗感悟终,我仿佛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日记至此,忽觉今日种种,无论欣喜还是烦忧,皆可入诗,皆可成对。生活本是一部伟大的《声律启蒙》,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,便能于平凡处拾得诗韵,于日常中感悟永恒。

声律启蒙古诗,诚不我欺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