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日见雁南飞有感
十月初三日记
清晨推开窗扉,忽见长空如洗,一行雁阵正排着"人"字向南飞去。这使我想起杜牧《早雁》中"金河秋半虏弦开,云外惊飞四散哀"的句子,虽时令不同,却同样触动心弦。
雁影掠过的思绪
记得幼时祖父常说:"雁过留声,人过留名"。那时总仰着小脸追问大雁为何要排队飞行,祖父便会指着天空解释:"你看它们轮流领飞,是在教我们团结的道理。"如今望着渐远的雁群,翅膀划破晨雾的模样,竟与二十年前毫无二致。
这些迁徙的精灵总让我想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里"雁阵惊寒,声断衡阳之浦"的壮阔。它们翅膀下掠过的何止千山万水?每片羽毛都沾着北国的霜雪,又即将拂过江南的烟柳。
书页间的雁踪
午后翻检旧书,偶然见到夹在《唐诗三百首》中的枫叶书签。那是去年深秋在岳麓山拾得的,当时恰有雁群从爱晚亭上空经过,便顺手记下李清照"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"的词句。此刻摩挲着叶脉,恍然惊觉这细密的纹路,不正像大雁飞过的轨迹吗?
忽然窗外传来几声清唳,急忙探头望去,却是迟飞的几只孤雁在追赶队伍。这倒应了杜甫"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"的意境。它们奋力拍打翅膀的样子,像极了我们这些在都市中追赶时光的人。
暮色中的感悟
黄昏时散步至城郊湿地,芦苇丛中惊起数只野鸭。虽非大雁,但那振翅声依然让我驻足。想起苏轼《卜算子》中"谁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"的句子,此刻倒觉得自己成了那个"幽人"。
归途仰望星空,北斗七星分外明亮。据说大雁南飞就靠这亘古不变的星斗指引方向。人生不也需要这样的"星斗"吗?无论是"长风万里送秋雁"的豪迈,还是"雁尽书难寄"的惆怅,这些穿越千年的诗句,不正是照亮我们心灵的星辰?
夜色渐深,墨蓝的天幕上已不见雁影。但我知道,当明年春风吹度玉门关时,它们定会带着南国的暖意归来,就像那些永远鲜活的诗句,岁岁年年,生生不息。
...晴沙拂地等冷清萧瑟的景象烘托出过雁南飞的艰辛,“清坠玉”运用比...
"烘托"体现在通过"秋日斜晖""晴沙拂地"等冷清萧瑟的环境描写,侧面衬托出雁群南飞的艰难处境 "比喻"具体表现为将雁鸣声比作"清坠玉",用玉石坠地的清脆声响来描摹鸣叫声的特点 第二,效果分析(3分):烘托手法使雁的形象更具感染力,萧瑟的秋景强化了迁徙的悲壮感 比喻修辞通过听觉通感("清坠玉")使无形的鸣叫声产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