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——记冬日里的希望与坚守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——记冬日里的希望与坚守

一、寒日序曲

清晨醒来,窗玻璃上凝结着一层薄薄的冰花,蜿蜒曲折,像是大自然用冰刃随意刻下的抽象画。推开窗,一股凛冽而清新的空气瞬间涌入,带着北方冬天特有的、干净又刺骨的味道。远处的山峦褪去了秋日的斑斓,只剩下灰褐色的轮廓,沉默地对抗着苍穹。园中池塘,昔日田田的荷叶早已消失无踪,连那些曾像一把把绿伞般“擎雨”的盖儿,也只剩下几根枯黑的梗子,倔强地、孤零零地刺破冰面,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繁盛与当下的衰败。这就是苏轼笔下“荷尽已无擎雨盖”的景象吧,一种万物收敛、繁华落尽的必然寂寥。

然而,目光稍稍移开,在那假山石的一角,我看到了另一番景象。几株秋菊早已过了盛放之期,花瓣已然干瘪蜷缩,失去了鲜亮的颜色,显出一种经历风霜后的疲惫。可是,吸引我目光的,并非那残败的花朵,而是它的枝干。那枝干呈现出一种深沉的、近乎墨绿的色泽,在灰白的世界里格外醒目。它挺立着,没有丝毫弯曲,即便承载着前夜的微霜,也依旧硬朗地支棱着,透着一股不屈的傲气。这,不就是“菊残犹有傲霜枝”吗?

二、诗中之悟

回到书桌前,心中反复咀嚼着苏轼的这句诗。这首诗是赠给他的好友刘景文的。查阅之下才知,刘景文当时已年近花甲,人生步入晚年,且仕途坎坷,颇不得志。苏轼写此诗赠他,用意深远。他并非 merely 描绘一幅冬景图,而是借景喻人,以物言志。

那“荷尽”、“菊残”,何尝不是象征着人生际遇中的低谷、年华的老去、或是事业的挫折?这些都是生命进程中无法避免的“萧瑟时节”。然而,诗的精华与力量,全在那一个“犹”字和“傲”字上。花虽残,但支撑花的枝干还在;境遇虽艰,但人的风骨与精神不能倒。“傲霜枝”,傲的不是霜,而是面对寒霜逆境时的那种从容与刚毅。苏轼是在告诉刘景文,也告诉千年后的我们:最美的景致,未必在春夏的繁花似锦,而往往深藏于秋冬的硕果累累与筋骨嶙峋之中。生命的价值,不在于永不跌倒,而在于每次跌倒后,都能如那傲霜之枝,顽强地再次站立。

三、生活之思

合上诗集,这句诗的光芒却照进了我的现实。我想起了身边许多人。想起那位退休后开始自学绘画,并乐在其中的邻居爷爷,他的年龄是“菊残”,但他笔下流淌的色彩和对生活的热情,正是那根“傲霜枝”。想起那位在工作中遇到巨大挑战,却从未抱怨,而是带着团队一点点摸索、突破的父亲,事业的困境是“荷尽”,但他沉稳坚韧的背影,就是最挺拔的枝干。甚至想到自己,学业上的压力、对未来的迷茫,这些何尝不是一场场“寒霜”?而我能做的,不应是哀叹时运不济,而是修炼自己的“枝干”——那份内在的定力、抗压的能力和持续学习的动力。

世界总是四季轮回,人生总有起伏波折。繁华盛景时,人人皆可欢欣鼓舞;而真正的考验,往往在于万物凋零、前路似乎被寒冰封锁之时,我们能否守住内心的火种,能否保持那份“傲”气——不是傲慢,而是对原则的坚守,对美好的相信,对困境的轻蔑。

四、冬日寄语

夕阳西下,给那几枝菊残的傲霜枝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。我忽然觉得,这个冬天不再那么寒冷彻骨了。苏轼的赠诗,穿越时空,在今天给了我一份珍贵的礼物。它让我学会不再只盯着那已尽的“荷”与已残的“菊”,而是去发现和赞美那永远挺立的“枝”。

谨以此日记,感谢古人留下的智慧,也勉励自己:愿我们在人生的每一个冬季,都能心怀希望,坚守本心,做一根经得起风霜、傲立于天地之间的枝桠,静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。因为,一年好景,正藏于这橙黄橘绿的沉淀与积蓄之中。

“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”赏与析

详解如 下: ⼀、原诗如下: 赠刘景⽂ / 冬景 作者:苏轼 (宋代) 荷尽已⽆擎⾬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 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 ⼆、翻译如下: 荷花凋谢,连⼀把遮⾬的伞似的荷叶也枯萎了;菊花也已经枯萎,但是它那傲霜挺拔的菊枝...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赞美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赞美 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赞美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菊花》一首,表达了菊花虽然受到秋雨的洗礼而凋谢,但依然傲立在寒霜中的态度和品质。杜甫通过这句诗歌赞美了菊花的品质和精神,他首先通过荷花凋谢的形象来对比菊花,强调了荷花虽然有擎雨盖的美丽,却在秋尽...

“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”苏轼《赠刘景文》原文翻译与赏析...

“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”苏轼《赠刘景文》原文翻译与赏析 【译文】荷叶败尽,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;菊花也已枯萎,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。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,你必须记住,最美的景色是在秋末冬初橙子黄了、橘子绿了的时候。【...

“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”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 [译文] 荷花已经落尽,连擎雨的荷叶也凋谢枯萎了;秋菊也已开败, 却还有那挺拔的枝干在那里傲霜独立。 《赠刘景文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, 菊残犹有傲霜枝。 一年好景君须记, 最是橙黄橘绿时。 作品注释 ①刘景文:刘季孙(1033~1092),字景文,祥符(今河南开封) 人...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赞美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赞美 这是杜甫的《菊花》一诗,诗人以荷花和菊花作为意象,抒发了对菊花的赞美之情。诗中的“荷尽已无擎雨盖”意味着荷花已经凋谢,不再具备守护雨水的能力,而“菊残犹有傲霜枝”则表达了菊花依然能够挺立在霜枝上的坚强和自豪。整首诗以荷花和菊花对比,强调了菊花的坚韧和不...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理解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,这句诗告诉我们,人生的旅途充满了变幻无常,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,就能战胜困难,走向成功。 在人生的道路上,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。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力不从心,无法改变现状,就像荷尽已无擎雨盖。但是,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,而是要像菊花一样坚韧不拔,傲霜而生。 荷...

【描写菊花的诗句】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_全诗赏析

【描写菊花的诗句】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_全诗赏析 出自宋代诗人的《赠刘景文》荷花没有雨盖,菊花残株仍有高傲的霜枝。一年好景君须记,恰是橙黄橘绿时。欣赏 这首是诗人写赠给挚友刘景文的。诗的前两句写景,捉住“荷尽”、“菊残”刻画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。“已无”与“犹有”构成强烈...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品质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品质 “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”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的诗句。这句诗主要描绘了荷和菊两种植物的特点和品性。首先,荷尽已无擎雨盖,指的是荷花在凋谢之后,荷叶也枯萎了,无法再为雨水的到来提供遮蔽。这种植物的特点是温柔、善良,总是愿意为...

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造句

使用“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”这个成语。根据1,这是一句诗句,出自苏轼的《赠刘景文》,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,写出了菊花不畏寒霜的坚贞品格。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比喻人的高洁傲岸,坚贞不屈的精神。23例如: 他虽然身处困境,但仍然不屈不挠,真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。 她的诗歌风格清新高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