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
——记一次山火后的春日见闻
三月初的清晨,我踩着露水未干的泥土,再次来到这片去年被山火肆虐过的山坡。空气中仍飘散着淡淡的焦木气息,但眼前景象却让我想起白居易那句"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"——焦黑的树干间,嫩绿的草芽正倔强地钻出地面。
焦土中的生命密码
弯腰拨开表层灰烬,发现土壤里藏着无数自然奇迹:蕨类植物的孢子囊像微型降落伞般悬挂在草茎上,蚂蚁正搬运着去年幸存的山毛榉果实。最令人惊叹的是那些看似枯死的树桩,树皮裂缝中竟冒出点点新绿。林业局的王师傅告诉我,这片马尾松的根系能在火后分泌特殊物质,促使休眠芽更快萌发。
山火留下的黑色痕迹像大地的伤疤,但焦黑的土壤反而富含矿物质。几个护林员正在测量新生幼苗的密度,他们的记录本上写着:火后第137天,每平方米已出现12种植物幼苗,远超预期。
春风的治愈力量
沿着防火带行走,忽然被岩缝里一簇野杜鹃吸引。它的花瓣还带着晨露,在阳光下像跳动的火苗。这让我想起去年深秋目睹山火时的震撼:那时烈焰吞噬山林的模样,与眼前这簇红艳的杜鹃竟有种奇妙的呼应。春风确实是最神奇的画师,用三个月时间就把焦墨画卷改绘成了水彩。
下山时遇到正在采集土壤样本的研究生小周,他兴奋地展示着显微镜下的画面:"你看这些火激活的种子,它们的萌发率比普通环境高出40%!"我们蹲在溪边讨论时,一群麻雀突然掠过水面,它们喙里衔着的新鲜草茎,或许就是某个焦土重生的故事。
生生不息的自然启示
黄昏的光线给山坡镀上金色,那些新生的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,仿佛在吟诵千年前的诗句。我忽然明白,古人将"野火"与"春风"对仗,不仅是文字的艺术,更是对生命轮回的深刻观察。回望渐渐暗下来的山林,焦黑与翠绿交织的画卷里,藏着比诗句更磅礴的生命力量。
笔记本上落下今日最后一行:"火劫后的土地,正在用亿万根嫩茎书写最壮丽的春之赋。"
读后感作文600字 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 ——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赏析...
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已成为千古名句,寓意一种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,这种精神在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更具有积极意义。20XX年5月12日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,顷刻间山崩地裂,屋倒楼塌,无数条鲜活的生命被夺走,面对大灾难,我们的人民没有被吓倒,一方有难,八方相助,全国人民众志成城,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...
“‘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这就是古人用来赞美小草的诗句。”这句话用...
答案:引用 解析:这句话明确使用了"引用"的修辞方法。判断依据在于:1.题干中"古人用来赞美小草的诗句"直接表明这是引述他人语句 2.双引号内"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"为完整引用白居易的原句 3.这种直接标明出处并完整呈现他人语句的方式,符合"引用"修辞的定义特征 4.需要注意的是,若诗句被改编或融入句子中...
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后两句是什么?
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后两句是什么?答案:答: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原文 :草 / 赋得古原草送别 朝代:唐代 作者: 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考查知识点: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