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牧童骑黄牛,歌声振林樾——乡村日记

牧童骑黄牛,歌声振林樾——乡村日记

晨光中的田园画卷

清晨五点半,露珠还在草尖上打滚时,远处就传来了熟悉的铃铛声。循声望去,只见邻家的小牧童阿旺正骑在自家老黄牛背上,晃着两条沾满泥巴的腿,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山歌。这场景让我瞬间想起袁枚那句"牧童骑黄牛,歌声振林樾",牛脖子上的铜铃随着步伐叮当作响,惊起竹林里几只白鹭。

老黄牛的日常

这头被阿旺叫做"大角"的黄牛,是村里最后几头耕牛之一。它的皮毛在朝阳下泛着蜂蜜般的光泽,弯月形的犄角上还挂着昨天犁地时缠上的藤蔓。我蹲在田埂边观察,发现它每走三步就会停下来啃几口青草,粗糙的舌头像镰刀般卷过草茎,发出"沙沙"的声响。

午后跟阿旺放牛时,他神秘兮兮地从怀里掏出个旧陶埙。当《小放牛》的曲调响起时,大角突然仰头"哞——"地长鸣,惊飞了灌木丛里的鹌鹑。阿旺笑着说这是他们之间的暗号,每次吹到"二月里来"那句,牛就会跟着打拍子。

暮色里的农耕记忆

夕阳把牛背染成金红色时,阿旺从牛背上滑下来,熟练地给大角套上犁具。泥土在铁犁下翻涌如浪,他单薄的身影与高大的耕牛构成剪影,让我想起祠堂里那幅《春耕图》的题诗:"耕犁千亩实千箱,力尽筋疲谁复伤"。如今拖拉机轰鸣的田野里,这样传统的人牛协作,倒成了珍贵的活化石。

归途的星光

夜幕降临时,萤火虫开始为大角照亮回家的路。牛蹄踏在石板上的"哒哒"声,混合着阿旺新学的流行歌曲,竟有种奇妙的和谐。路过村口老槐树时,大角突然挣脱缰绳,跑去蹭那截专门钉在树上的痒痒木,逗得我们哈哈大笑。这大概就是诗人笔下"牧童归去横牛背,短笛无腔信口吹"的意境吧。

躺在床上,耳边似乎还回荡着铜铃的余韵。手机相册里,阿旺骑牛的身影与古诗里的描写重叠。在这个机械化的时代,能亲眼见证这样的田园牧歌,或许就是我们这代人独有的幸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