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春古诗词日记:落花时节又逢君
四月十五日 微雨初霁
晨起推窗,但见庭前海棠零落成泥,方才惊觉已是暮春时节。陆放翁诗云“纷纷红紫已成尘,布谷声中夏令新”,诚不我欺。檐角风铃叮咚,恍若杜工部“一片花飞减却春,风飘万点正愁人”的叹息,穿过千载光阴叩击心扉。
诗词里的暮春意象
撑着油纸伞独行青石巷时,忽忆李后主“林花谢了春红,太匆匆”之句。墙头蔷薇犹带宿雨,垂垂欲坠如晏殊词中“无可奈何花落去”的具象。这些古诗词总将暮春描作怅惘时节,然王摩诘《春中田园作》却道:“屋上春鸠鸣,村边杏花白”,另有一番生机勃勃。
午后访茶山记
循着陶渊明“微雨从东来,好风与之俱”的意境登临茶山。采茶女指尖翻飞处,新绿葳蕤恰合苏轼“半壕春水一城花”的景致。老茶农沏来明前龙井,茶烟袅袅中吟出范成大《蝶恋花》中的“煮酒青梅寒食过,夕阳庭院锁春愁”,众人皆抚掌称妙。
暮春在古诗词中常与寒食、清明相系,白居易《寒食野望吟》写尽“丘墟郭门外,寒食谁家哭”的哀思。而今茶山笑语朗朗,倒是更近辛弃疾“春在溪头荠菜花”的野趣了。
夜读偶得
挑灯重读《红楼梦》暮春词章,见黛玉葬花时吟唱“一朝春尽红颜老”,竟与秦观《千秋岁》“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”遥相呼应。忽闻窗外子规夜啼,猛然省悟李商隐“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”何以成为暮春绝唱——原来古今文人皆在春归处看见生命的镜像。
暮春古诗词从来不只是时令书写,更是对光阴的哲学叩问。如晏几道临江仙所写“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双飞”,在凋零与新生之间,中国人早已悟出永恒的诗意。当夜风卷起案头诗笺,恰似王沂孙《高阳台》中“残雪庭阴,轻寒帘影,霏霏玉管春葭”的意境,教人不禁提笔续写这场跨越千年的暮春对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