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二十日 晴
晨起推窗,见院中玉兰已绽,忽忆苏轼"腹有诗书气自华"句,不禁莞尔。这句出自《和董传留别》的七言,道尽读书人骨子里的风流蕴藉,恰似眼前这株不施粉黛却自带光华的白玉兰。
诗香浸润的清晨
煮水瀹茶时,随手翻开《唐诗三百首》。王维"人闲桂花落"的静谧与窗外鸟鸣叠印,杜甫"润物细无声"的温柔应和着檐角融雪滴答。忽然明白古人所谓"气自华",原是字句间长出的精神骨相——就像母亲腌渍的梅子,经年累月浸透诗词的汁液,连纹理都透着琥珀光。
午后与古人神游
携《陶渊明集》至河畔,柳条新绿如烟。读到"采菊东篱下",恍惚看见千年前那个转身的背影。陶公的"华气"不在庙堂金紫,而在荒草蔓生的篱笆边,在酒壶将倾时扶住的那朵野菊里。此刻阳光穿透书页,字句竟有了温度,烫得眼眶微热。
暮色里的顿悟
归途遇卖花翁,担上水仙沾着夕照。想起黄庭坚"凌波仙子生尘袜"的咏叹,方知诗书之"华"原是活的——它会从纸页跃入卖花人的皱纹,会在菜市喧嚣中认出某句"青箬笠,绿蓑衣",甚至突然在洗碗时,让你对着一池泡沫念出"春水船如天上坐"。
夜阑重读苏轼原诗,发现后文还有"粗缯大布裹生涯"。哑然失笑。原来真正的诗书气度,恰是这般粗服乱头中不掩的璀璨,像今夜案头那枝野山桃,瓦罐清水,已胜却满堂金玉。
诗词大会作文范文精选
我朗诵的是明代诗人于谦的`《石灰吟》,这是一首很有气魄的诗,我也比较喜欢背诵。但我为什么那么紧张呢?是因为我本来朗诵的是《江畔独步寻花》,而刘同学却和我的一样,于是我临时决定改作《石灰吟》。由于熟练程度不够,所以我怀着紧张和忐忑的心情硬着头皮走上了讲台。在朗诵时,有点手忙脚乱,但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。我最佩服的还...
王羲之厚积薄发的事例
王羲之也是如此,他几十年如一日地练习书法。他在练习过程中,不断地揣摩字体的神韵,研究笔法的变化。他把自己的情感、心境都融入到了书法中。就像苏轼说的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王羲之肚子里装满了对书法的热爱和钻研,笔下自然就流淌出了超凡脱俗的作品。终于,在那场著名的兰亭雅集上,王羲之的书法才华得到了淋漓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