丑奴儿·少年心事
壬寅年冬月廿三 薄暮微寒
晨起翻检旧箧,忽见少时临帖之作,纸角已泛黄卷曲。墨迹间歪斜写着辛稼轩的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,末句"却道天凉好个秋"旁,当年竟用朱笔画了个偌大的问号。
一、少年不识愁滋味
记得十二岁初读此词,曾在日记愤然写道:"词人故作深沉,秋日本就凉爽宜人,何须假作欢语?"那时总爱撑着油纸伞在雨中漫步,故意蹙眉托腮作沉思状,将数学考卷的红叉裱在《愁绪集》扉页,自以为尝尽人间惆怅。
而今三十有二,重游母校梧桐道。细雨斜侵旧校舍,几个少年正踩着水洼嬉闹,忽有个戴眼镜的男孩停下吟道:"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..."余音散在风里,竟与我当年的声气重叠。
二、识尽愁滋味
父亲的白发比去年又添三成,药柜里青瓷罐渐次增多。昨夜替他捶背时,老人忽然喃喃:"如今方知'天凉好个秋'真意。"窗外桂子簌簌落着,我们父子对坐无言,唯闻茶吊子咕咕作响。
中年之愁原是哑巴吃黄连,舌尖抵着苦味,还要对儿女笑说"芝麻糖真甜"。就像稼轩那般,纵使胸中有万钧雷霆,出口却化作云淡风轻的闲话。这般境界,岂是少年人画个问号就能参透的?
三、却道天凉好个秋
暮色染窗时,给远在异国的学生视频授课。那孩子正为失恋痛哭,我望着她青春蓬勃的悲恸,忽然懂得稼轩为何要用"却道"二字——不是掩饰,不是妥协,而是千帆过尽后与命运达成的和解。
结束通话前,女孩破涕为笑:"老师,听说家里降温了,您要多添衣。"我怔了怔,望向窗外飘旋的银杏叶,轻声应和:"是啊,天凉好个秋。"
少年解愁愁更愁,老来识愁愁自休。
若问闲情都几许?一川烟草满城秋。
合上日记时,月光已浸透纸页。那个朱色问号在清辉里渐渐晕开,化作一枚圆满的句点。
少年风骨诗句合集
——王维《少年行四首》 15、少年心事当拏云,谁念幽寒坐呜呃。——李贺《致酒行》 16、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?——韦庄《思帝乡·春日游》 17、白马饰金羁, 少年的诗句 少年的诗句 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 - 宋代·辛弃疾 少年不知愁滋味,爱上故事。爱上故事,为添加新词而焦虑。 现在我知道了我所有的担心,我想说一下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