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以赐萧瑀古诗为镜,照见今日之我

以赐萧瑀古诗为镜,照见今日之我

一、晨起读诗

清晨微雨,翻及《全唐诗》,忽见唐太宗李世民《赐萧瑀》一诗:“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。勇夫安识义,智者必怀仁。”短短二十字,竟如千年古镜,照得我心潮翻涌。窗外雨声淅沥,仿佛与诗句中的“疾风”呼应,令我掩卷沉思——这岂止是帝王对臣子的嘉许,更是对人格与时代关系的深刻洞见。

二、疾风与劲草之思

“疾风知劲草”,何尝不是生活的真实写照?昨日与挚友长谈,提及当下社会变革如疾风骤雨,许多人随波逐流,唯利是图。友人说:“越是浮躁的时代,越需要定力。”这定力,便是劲草之根。想起萧瑀在玄武门之变前后的坚守,虽屡遭贬谪而不改其志,方得太宗“诚臣”之誉。反观自己,常因琐事动摇初心,遇挫折便心生退意,实在惭愧。

板荡识诚臣的现代启示

诗中“板荡”二字,原指动荡乱世,而今引申为各种危机考验。疫情期间,见有商家囤积居奇,亦见志愿者逆行奉献;职场中,有落井下石之辈,亦有雪中送炭之人。方才明白太宗的深意:平常时节人人皆可称君子,唯经风浪,方能显现真心。昨日公司项目突发变故,团队中有人推诿塞责,有人默默承担至深夜。归家路上雨幕重重,却想起诗中“智者必怀仁”——真正的智慧从不脱离仁义,正如那位主动留下的同事,虽不言勇,却尽显仁德。

三、勇与仁的辩证

太宗贬“勇夫”而崇“智者”,实则是批判有勇无谋、见利忘义之辈。历史上多少莽夫恃强凌弱,终自取灭亡?真正的勇必源于仁,如孔子所言“仁者必有勇”。傍晚见外卖小哥冒雨送餐,不慎滑倒后先将餐盒护在怀中,起身连声道歉。这卑微处的坚守,何尝不是另一种“劲草”?虽无建功立业的壮举,却在生活板荡中守护着职业操守。

重读此诗,方觉千古真理从未远离:疾风未必是苦难,可能是淬炼的机遇;板荡未必是灾祸,可能是照妖的明镜。当以萧瑀为鉴,不做见风使舵的“勇夫”,而修持仁德并重的智慧。雨歇云散,月色入户,谨以日记明志:愿为新时代的劲草,在属于我们的“板荡”中,成长为对世界有用的“诚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