蝉鸣夏午思童年
七月流火中的声声蝉鸣
窗外的蝉声如潮水般涌来,时而激昂如骤雨倾盆,时而轻柔似微风拂柳。这不知疲倦的歌者,自《诗经·七月》中"四月秀葽,五月鸣蜩"便已吟唱千年,此刻正用生命演绎着盛夏的乐章。我闭上眼,任这熟悉的声音将我带回那个永远镌刻在记忆深处的童年夏日。
槐荫下的蝉声剧场
老家的院门口有棵合抱粗的槐树,那是蝉最爱的舞台。每到正午,太阳最毒辣的时候,它们的音乐会便达到高潮。我和小伙伴阿明总会搬来竹床,躺在树荫下,比赛谁先找到隐藏在枝叶间的演奏家。阿明眼尖,总能率先发现那些深褐色的精灵,然后我们就踮着脚尖,举着长长的竹竿,顶端抹上面筋,小心翼翼地去粘蝉翼。
记得有一次,我好不容易粘到一只蝉,它却突然发出刺耳的鸣叫,吓得我手一抖,竹竿掉在地上。阿明笑得前仰后合,说我的胆子比蝉翼还薄。那只蝉最终飞走了,留下颤抖的树枝和两个满身是汗的男孩。如今想来,那飞走的何止是一只蝉,更是再也回不去的童真时光。
现代都市中的蝉声回响
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里,蝉鸣成了稀罕物。空调外机的嗡嗡声、汽车的喇叭声、人群的喧嚣声,早已将这夏日最原始的背景音乐淹没。直到那个暴雨过后的傍晚,我在公园散步时,突然听到一声熟悉的鸣叫——虽然孤单,却依然清脆。我停下脚步,静静聆听这来自远古的呼唤。
这蝉声仿佛穿越时空的使者,让我想起李商隐的"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",又想起虞世南的"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"。古人听蝉,听出了孤高与清傲;而我此刻听蝉,却听到了时光流淌的声音。那些曾经觉得漫长无比的夏天,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呢?
蝉声中的生命哲思
查阅资料才知道,蝉的生命周期如此神奇——在地下蛰伏数年甚至十余年,破土而出后却只能存活短短数周。它们用漫长的黑暗等待,换取一个夏天的纵情歌唱。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壮美?每当蝉声响起,都是在提醒我们:生命虽短,但要活得响亮。
黄昏时分,蝉声渐歇。我坐在书桌前,记录下这个与蝉声相伴的午后。忽然明白,蝉鸣从未改变,改变的是听蝉的人。童年听的是趣,青年听的是躁,而今听的是静。这声声蝉鸣,如同岁月的标点,为每个夏天画下独特的注脚。
合上日记本,窗外又传来零星的蝉声。我知道,当明天太阳升起,它们又会开始新一轮的歌唱。而我,也将带着这份蝉鸣赐予的宁静与力量,继续在人生的夏季前行。毕竟,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夏天,都该唱响属于自己的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