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咏松日记一则

咏松日记一则

冬月廿三 风雪初霁

清晨推窗,忽见天地皆白,昨夜的风雪已悄然停歇。院中那棵老松披着厚厚的雪氅,却依然挺直脊梁,青翠的针叶从雪隙间探出头来,令我想起昨日诵读的《论语》——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”。

古诗摘录

“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风。风声一何盛,松枝一何劲!”——刘桢《赠从弟》

这棵松是祖父年轻时手植,如今已有碗口粗细。我尤爱观察它树皮的纹路,深褐色的沟壑纵横如龙鳞,摸上去粗粝却温暖,仿佛藏着数十载的光阴故事。母亲说松树最是慈悲,夏日为人遮阳,冬日为鸟筑巢,连树脂都能疗愈伤痕。

松之三德

坚韧之德:狂风过处,柳折杨倾,唯松枝随风摇而不折。细观其枝干,看似刚硬实则内蕴弹性,此乃“刚柔并济”的生存智慧。

无私之德:雀儿在松针丛中啄食松子,松鼠储粮于树洞,苔藓依偎根须生长——棵松树竟成了微型生态园。

长青之德:松针并非不落,而是新旧交替、生生不息。每片针叶可存活二至五年,新芽总是在旧叶未衰时便已萌发,如同生命的接力。

今日新发现

松树向阳侧的枝叶比背阴侧茂盛三成有余,但背阴侧的根系反而更深更广。这恰似人生——可见的繁华之下,必有看不见的艰难深耕。

暮色四合时,雪又零星飘起。松枝托着点点雪珠,在檐灯映照下如缀明珠。忽然懂得古人为何称松为“百木之长”,它教会我们的何止是顽强,更是如何在严酷环境中保持生机与尊严。决定明日携纸笔来,为这棵沉默的老师写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