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英雄豪气冲霄汉,铁血丹心照汗青——读从军行有感日记

英雄豪气冲霄汉,铁血丹心照汗青

——读《从军行》有感日记

2023年10月15日 晴

清晨重读王昌龄的《从军行》,"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"的诗句如战鼓般在胸腔震荡。诗人笔下那个铠甲磨穿仍誓死报国的形象,让我想起博物馆里那件布满箭痕的明代铠甲,玻璃展柜上凝结着跨越六百年的英雄气。

一、沙场秋点兵

放学路过人民广场,看见退伍老兵胸前的勋章在夕阳下闪烁。他们褶皱的手掌曾紧握钢枪,如今正轻轻抚过少先队员的红领巾。这让我想起《从军行》中"青海长云暗雪山"的壮阔景象——那些站在雪山哨所的军人,是否也常在换岗时眺望故乡的云?

二、热血化碧涛

历史课本里泛黄的照片中,抗日英雄赵一曼受刑前的眼神,与诗中"不破楼兰终不还"的决绝何其相似。在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,她写给儿子的绝笔信被做成光影装置,钢笔字迹在纱幕上流淌:"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,就用实行来教育你。"

忽见小区公告栏贴着防汛演练通知,

消防员们正在检查抽水泵。

他们橘色的救援服,

多像古诗里燃烧的烽火。

三、丹心照汗青

晚上看新闻联播,航天员正在空间站做实验。想起班主任说过,当代英雄不必都持剑从军。那些在实验室攻坚的科学家、在田间培育新品种的农学家,同样有着"黄沙百战穿金甲"的执着。只不过他们的战场,是芯片上的纳米世界,是稻穗里的基因密码。

临睡前把《从军行》抄在日记本末页,墨迹渗过纸张。突然明白:英雄气概从来不是古董,它像长城砖缝里的蒲公英,总能在新的时代破土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