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山诗句 古诗中的烟霞日记
癸卯年仲夏初七·雾海寻仙踪
凌晨四时披衣而起,客栈窗外墨色未褪,唯见远山轮廓如巨兽脊背匍匐于天地之间。忽忆起徐霞客"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"之叹,遂持竹杖沿石阶而上,欲证古人诚不我欺。
莲花峰观云记
至半山腰时天光微明,见云雾自谷底蒸腾而起,初时若轻纱漫卷,俄顷已成滔天白浪。忽有金光破云隙,霎时云海尽染金红,峰巅浮沉其间宛若蓬莱仙岛。此刻方懂李白"黄山四千仞,三十二莲峰"非虚言——群峰确似巨莲绽放于云涛之中,花瓣层叠处偶露苍松翠色,恰似丹青妙手点染的碧玺。
午时·石笋矼听松
循着明代诗人"松间清泉石上流"的指引,至西海峡谷深处。千年古松根系盘错于花岗岩缝,枝干皆向东南方向舒展,宛若迎客之手。山风过处,松涛如远古编钟鸣响,其间杂以清泉击石泠泠之声。闭目静聆,竟辨出贾岛"缀条深浅色,点露参差光"的意境——阳光透过松针间隙洒落,露珠在蛛网上折射出七彩光晕。
散花精舍夜话
暮色四合时宿于北海散花精舍,烛下重读《黄山志》。忽闻叩门声,乃当地采药老者,携野茶共话山间轶事。老者指窗外始信峰道:"世人皆道'岂有此理,说也不信',待真正眼见,反觉'果然如此'。"语毕烹茶,茶香氤氲中漫谈黄山三十六源、二十四溪水脉走向,方知古人诗句中"飞泉不让匡庐瀑"实有凭据——老者言及朱砂泉每至雨季便成赤练垂天,恰应了"丹崖夹石柱"之景。
是夜梦境光怪陆离,恍见徐霞客青袍竹笠立于鳌鱼峰顶,吟诵"四壁峰峦,十里画屏"之句。惊醒推窗,见星河垂野,峰峦凝霜,方悟黄山之魂不在奇松怪石,而在千年文脉与天地灵气的交融。清代诗人"瞬息云烟化杳冥"之叹,原是时空长河中旅人共同的震颤。
晨起收拾行装时,在笔记本扉页记下:黄山非山,乃天地诗笺。自轩辕黄帝炼丹传说,至李白、范成大等历代文人墨客题咏,每块岩石都镌刻着平仄,每道云瀑都倾泻着韵脚。归途回望渐隐于云霭的峰峦,忽觉自己亦成了某首古诗里的标点——渺小却不可或缺地,存在于这座文化山脉的永恒吟唱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