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松江古诗中的秋日闲思

晨起读《松江古诗》有感

清晨推开木窗时,松江畔的薄雾正缓缓散去。案头那本泛黄的《松江古诗集》被秋风翻到陆龟蒙的《松江秋怀》,"月落乌啼霜满天"的句子忽然有了具象——窗外老槐树上确有三两只寒鸦,正抖落羽毛上的白露。

古渡口的时空交错

踩着咯吱作响的银杏落叶走到古渡口,石阶上明代董其昌题写的"云间第一桥"字迹已模糊。想起集中赵孟頫描写此地的诗句:"吴淞三泖接天流,落日孤帆起白鸥",此刻虽不见帆影,但货轮鸣笛惊起的水鸟,竟与七百年前的画面重叠。

特别抄录今晨最爱的两句:
"枫叶荻花秋瑟瑟"(白居易《松江夜泊》)
"半江瑟瑟半江红"(杨慎《临江仙》)

午后访醉白池

这座因李白得名的园林,在元代诗人王逢笔下是"十亩苍苔浸墨池"。如今池畔碑廊里,明代松江派诗人陈继儒的《醉白池记》石刻已生青苔,但"竹影扫阶尘不动"的意境仍在——阳光穿过凤尾竹,在青砖地上摇曳的光斑,像极了古人用狼毫泼洒的墨痕。

意外的诗笺

在方塔园茶室歇脚时,发现茶垫竟是影印的董其昌《松江诗帖》。捧着青瓷盏读"九峰三泖入梦来",忽然理解为何清代袁枚说"松江诗如水晶帘,玲珑剔透"。服务生笑着说这是文旅局的新创意,每月更换不同诗人的作品。

归途经过云间第一楼,夕阳给明代砖雕镀上金边。手机突然弹出当代松江诗人徐俊国的新作推送,电子屏与古建筑在暮色中奇妙交融。这或许就是《松江古诗集》序言所说:"诗脉如江水,古今共此流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