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元夜古诗里的灯火阑珊
——记一场穿越千年的元宵邂逅
正月十五的月光像融化的银锭,泼洒在青石板路上。我攥着发烫的手机,屏幕里是欧阳修的《生查子·元夕》,"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"的字句在指尖跳动,而眼前的仿古街市正将这句词具象成流动的盛宴。
一、灯影里的千年叠印
文昌阁前的鱼灯阵突然亮起的刹那,三十八盏鲤鱼灯笼同时吐出暖黄的光。绸缎师傅说每片鳞甲都要手工熨烫三遍,这让我想起《东京梦华录》里记载的"灯球华灯,皆以琉璃为之"。穿着汉服的小姑娘举着荷花灯跑过,衣袂翻飞间竟与南宋李嵩《观灯图》里的童子身影重合。
二、诗词缝隙的人间烟火
在猜灯谜的摊位前,白发老人用钢笔在红纸上写下"东风夜放花千树"的谜面。糯米纸包的芝麻汤圆在锅里沉浮,蒸汽模糊了对面茶肆"击鼓传花"的笑语。这场景比任何注解都生动地诠释着辛弃疾笔下"宝马雕车香满路"的市井温度。卖糖人的老伯吹出玉兔造型时,我忽然理解为何古人要用"火树银花"形容这般景象。
三、古今交织的文化脐带
河灯漂远时,身旁的留学生正用翻译软件读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的英文版。当"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"变成像素投影在雾幕上,穿宇航服的孩子和提宫灯的奶奶在光影中相视而笑。这晚最动人的不是某盏具体的灯,而是古诗里"灯火阑珊"的意境,正在扫码支付的叮咚声里获得新生。
归途的出租车穿过现代霓虹,手机弹出数字敦煌的AR灯会邀请。千年元宵的月光从未改变,变的只是承载诗意的容器——从青铜灯盏到电子屏幕,我们始终在用自己的方式,回应着古人"月上柳梢头"的浪漫约定。
上元夜拼音版古诗
《上元夜》苏辙 宋代苏辙 新春收积雨,明月澹微云。照水疏灯出,因风远乐闻。天涯仍有节,人事竟何分。卖酒真拘束,何时一醉醺。《上元夜》古诗翻译如下: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,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。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?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?诗文:《上元夜》崔液〔唐代〕玉漏银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明开...
上元夜古诗翻译
上元夜古诗翻译《上元夜》古诗翻译如下: 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,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。 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?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? 诗文:《上元夜》崔液〔唐代〕 玉漏银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明开。 谁家见月能闲坐?何处闻灯不看来? 作品简介与赏析 ...
上元夜古诗字词解释
上元夜古诗字词解释 1、《上元夜》古诗翻译如下: 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,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。 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?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? 2、诗文:《上元夜》崔液〔唐代〕 玉漏银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明开。 谁家见月能闲坐?何处闻灯不看来?...
《上元夜》崔液唐诗全诗赏析
上元夜,指旧历正月十五夜,又称元宵节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。崔液组诗《上元夜》七绝,共六首。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。据刘肃《大唐新语》记载:“神龙(唐中宗年号,公元705—707年)之际,京城正月望日(即十五),盛饰灯影之会,金吾弛禁,特许夜行。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,无不夜游。车马喧阗...
上元夜原文赏析及解释
上元夜原文赏析及解释 (学习版)编制人:___审核人:___审批人:___编制学校:___编制时间:___年___月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: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,希望大家下载后,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。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,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,谢谢!并且,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...
上元节的诗句夜如昼合集
元宵节古诗:上元夜 元宵节古诗:上元夜 谁家见月能闲坐?何处闻灯不看来? 【鉴赏】 上元夜,指旧历正月十五夜,又称元宵节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。 崔液组诗《上元夜》七绝,共六首。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 象。据刘肃《大唐新语》记载:“神龙(唐中宗年号,公元 705—707 年) 之际,京城正月望日...
上元夜古诗翻译及注释
上元夜古诗翻译及注释 上元夜,古代传统节日,也称为元宵节。下面是唐代诗人张籍的《上元夜别崔十二》: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复醒。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。翻译:钟鼓声声飘洒犹如珍馐佳肴,但愿长久沉醉不愿醒来。古人今人如同流水一般,一起仰望明月,此情此景历经千年不变。注释:上元夜别崔十二...
古诗《上元夜六首-其一》(作者崔液)原文全文、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_百 ...
上元夜六首·其一 崔液[唐代] 玉漏银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明开。 谁家见月能闲坐?何处闻灯不看来? 标签 元宵节、节日 译文 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,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。 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?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? 注释 玉漏、银壶、铁关、金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