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春风拂槛露华浓——记一次春日赏花日记

春风拂槛露华浓

——记一次春日赏花日记

清晨推窗,忽见院中那株玉兰已悄然绽开,洁白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,宛若李白笔下“春风拂槛露华浓”的仙境再现。这诗句原形容杨贵妃之美,但此刻,我却觉得它更契合这春日繁花的盛景。于是携了笔记本,决定去公园记录一场与花的邂逅。

一、桃蹊柳曲的相遇

步入公园,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夹道盛放的桃花,灼灼其华,令人想起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的古韵。游人们驻足拍照,孩子们在花树下奔跑嬉戏。我坐在长椅上,翻开日记本,墨香混着花香,竟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。忽见一老者手持毛笔,在石板地上蘸水挥毫,写的是杜甫的“黄四娘家花满蹊,千朵万朵压枝低”。他笑道:“年轻人,赏花不记花,犹如入宝山空手回。”我赧然一笑,深以为然。

二、海棠依旧的沉思

转过小桥,是一片海棠花海。绯红的花瓣如云霞铺展,正是李清照“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”的景致。我倚着栏杆,看花瓣飘落溪中,随水流逝,不禁思及时光易逝。忽见一对银发夫妇携手赏花,老先生为妻子簪上一朵海棠,轻声吟诵苏轼的“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”。老妇人笑靥如花,那瞬间,我顿悟:花开花落本是常态,唯有珍惜当下,方不负春光。

三、兰幽菊傲的启示

午后误入僻静花房,见温室中兰花幽雅,菊花傲然。管理员是位退休教师,他指着墙上的诗句解说:“白居易写‘耐寒唯有东篱菊’,郑思肖写‘宁可枝头抱香死’,花中自有风骨。”他培育的这些花,竟都挂着古诗标签——陶渊明的“采菊东篱下”,孔子的“兰生幽谷,不以无人而不芳”。老人说:“每朵花都是一首立体的诗,等着懂的人来读。”我若有所思,在日记上写下:花如人生,各有其态,或喧哗或寂静,皆值得尊重。

四、归去香沾衣的收获

夕阳西下,踏着落花归去,衣襟沾满清香,恰如孟浩然“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”的怅惘与诗意。回顾今日,不仅赏了花,更在古诗与现实的交融中,品读了千年文心。日记本已密密记了十页,有抄录的诗句,有手绘的花姿,更有深切的感悟:原来最美的赏花,不仅是目悦其色,鼻欣其香,更是心会其魂——那穿越时空的文化之魂。

暮色中回望公园,花影幢幢,暗香浮动。我轻声吟诵:“春风拂槛露华浓”,这诗句从此于我,不再只是书上的文字,而是与这个春日永远相连的鲜活记忆。花会凋零,诗会长存,而日记里的这一刻,已成永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