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雾锁寒江,烟笼远山——记一场晨雾中的独思

雾锁寒江,烟笼远山——记一场晨雾中的独思

一、雾起时分

清晨推窗,忽见天地间浮动着乳白色的纱帐。这雾来得悄无声息,却霸道地吞噬了整座城市。远处的高楼只剩模糊轮廓,近处的树影化作水墨洇染的笔触,连每日准时响起的鸟鸣都仿佛被雾气滤去了棱角。

"雾锁寒江"的意境此刻具象在眼前,杜甫笔下"城春草木深"的朦胧,此刻竟成了冬末的预言。栏杆上凝结的露珠,像被谁撒了一把碎钻,在雾气中闪着幽微的光。

二、雾中行记

执伞走入雾中,鞋底碾过潮湿的落叶,发出类似古籍翻页的窸窣声。十步外的红绿灯变成两团晕染的色块,汽车驶过时带起的雾涡,让人想起《楚辞》中"霰雪纷其无垠"的苍茫。转角处突然浮现的人影,宛如从李商隐"红楼隔雨相望冷"的意境中走来,待擦肩而过,又融化在乳白色的帷幕里。

• 梧桐道上的发现

老梧桐的枝干在雾中伸展成宣纸上的枯笔,树梢挂着去年未落的果实,像悬在空中的省略号。树根处不知名的白花顶着露珠绽放,让人想起王维"空山新雨后"的清澈——原来最细微的生命,反而能在混沌中愈发鲜明。

三、雾散所思

正午时分,阳光终于刺破雾障。此刻才惊觉,方才走过的石阶旁竟有簇新发的蕨菜,蜷曲的嫩芽还裹着蛛网般的雾纱。这多像人生某些迷惘时刻,当"烟笼远山"的困局消散后,才发现困境本身孕育着新生。归途经过湖畔,残留的雾气在水面流动,恰似温庭筠"过尽千帆皆不是"的怅惘,而此刻的澄明,又暗合了苏轼"回首向来萧瑟处"的豁达。

这场雾教会我的,或许正是中国古典诗词里永恒的智慧:朦胧未必是遮蔽,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照亮。就像水墨画中的留白,诗歌里的隐喻,所有看不清的风景,都在心里完成更丰富的显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