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古诗寄人:一封穿越千年的信笺

晨起拾笔

清晨推窗,见庭前落花三两,忽忆昨夜读《古诗寄人》中"折花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"之句,顿觉千年光阴不过一纸之隔。遂取青笺小字,欲效古人以诗寄情。

一、诗笺的温度

铺开泛黄宣纸时,指尖仿佛触到杜牧"欲寄彩笺兼尺素"的迟疑。古人没有微信秒达的便利,却将思念熬成墨香——韦应物"寄书常不达"的怅惘,李商隐"青鸟殷勤为探看"的寄托,都在提醒着:等待本身即是深情

"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"
——陆凯《赠范晔诗》

二、墨痕里的时空

午后雨打芭蕉,翻检《全唐诗》中寄人诗作。王维"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"的温柔叩问,与白居易"共看明月应垂泪"的隔空对话,竟让现代钢筋森林里的我,第一次读懂纸短情长的重量

暮色沉思

晚霞染透书案时,终于写完给故人的七绝。突然明白古人为何执着于"寄"这个动作——当诗句载着晨露与月光启程,收信人接住的不仅是文字,更是穿越山海的凝视。就像此刻,我正通过泛黄的诗卷,与千年前的诗人共享同一片月色。

三、电子时代的诗驿

临睡前将手写信拍照发给友人,附言:"效颦古人寄诗,莫笑"。手机提示音很快响起,却是对方发来的苏轼《定风波》摘句。哑然失笑间顿悟:古诗寄人的灵魂,不在竹简邮驿,而在以心传心的默契。这个暴雨初歇的夜晚,我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,成为新时代的"驿使"。

后记:睡前重读《古诗十九首》,"客从远方来,遗我一书札"的句子在黑暗中闪光。或许明天该去邮局,让这封手写信真正踏上千里旅程——毕竟有些温度,需要纸页来传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