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雨霖铃·寒蝉凄切日记

雨霖铃·寒蝉凄切日记

十月廿七 阴雨

晨起推窗,秋意已深。天空是铅灰色的,绵绵细雨无声洒落,沾湿了窗台和远处模糊的楼宇。一阵凉风裹挟着湿气扑面而来,竟真的隐隐听到几声稀疏的、带着寒意的蝉鸣,从小区花园的树丛间断续传来。这景象,刹那间与柳永那句“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”重重地叠合在了一起。词中的离别之痛,穿越近千年的时光,竟在这寻常的秋日清晨,被我意外地捕捉到了一丝余韵。

整日,这句词便如一段挥之不去的旋律,萦绕在心间。放学时分,雨势稍敛,但天色依旧沉郁。我撑着伞,独自穿过湿漉漉的街道。路边的积水映出昏黄的路灯光晕和匆匆的行人倒影,破碎又重合。此情此景,不正是“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”所描绘的那种欲留不能、欲别不忍的胶着与无奈吗?虽非与恋人离别,但这种在灰暗天气里独行的孤寂感,与词中情绪隐隐相通。现代都市的“长亭”或许就是这地铁站口,人们在此匆匆聚散,虽无执手相看的泪眼,但那份“无语凝噎”的沉默与疏离,又何其相似。

心中的“烟波”

“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”归家后,默写这首词,尤其被这一句击中。柳永的愁绪是浩渺的、具象的,是千里烟波,是沉沉的暮霭,是无垠的楚天。而我的愁绪呢?它似乎更抽象,更难以名状。是对未来学业的些许迷茫?是对时光流逝的不安?抑或只是青春期一点无端的怅惘?它没有那样磅礴的出口,只能积压在心湖,泛起细微的、不易察觉的涟漪。但这句词给了我一个容器,让我得以将这模糊的情绪暂时安放,想象它亦能如烟波般浩荡开去。

“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”此刻写下这最后一句,感悟尤为深刻。词之动人,不仅在于描绘离别的瞬间,更在于它对离别后漫长孤寂的预言。那种巨大的失落感,会让此后人生中的所有美好都黯然失色。我虽未有这般痛彻的体验,却能理解那种无人分享的孤独是何等滋味。这首词,如同一曲千年前的雨霖铃,在今夜再次敲响,让我得以窥见古人丰富而深邃的情感世界,也让我自己的细微心绪,找到了一个古典而深刻的共鸣。

窗外的雨又开始下了,寒蝉早已噤声。但词里的声音,却清晰地回响着。它提醒我,情感的重量,从未因时代的更迭而减轻分毫。

直接封神的emo古诗

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,冷落清秋节!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衍生注释 1. “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