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古诗入若耶溪寻幽日记

古诗入若耶溪寻幽日记

壬寅年荷月廿三于会稽山阴

晨光初破晓霭时,我携一本泛黄的《全唐诗》,踏着王籍「艅艎何泛泛,空水共悠悠」的节拍,独自向若耶溪行去。这本是南朝诗人笔下的幻境,而今竟真在脚下蜿蜒——溪水如碧玉带般缠绕着青翠山峦,恍若千年时光从未流逝。

云门禅钟

沿溪上行三里有古刹云门寺,唐时皎然禅师曾在此吟咏「越水绕碧山,周回数千里」。而今梵钟犹在,唯余残垣断壁间藏着盛唐的遗韵。抚过经幢上模糊的刻文,忽然懂得宋之问为何写下「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」——此刻连风穿过破窗的呜咽,都成了天地间的梵唱。

樵风洞天

正午循溪转入樵风径,传说这是汉代郑弘遇仙得樵风之处。李白「若耶溪畔采莲女,笑隔荷花共人语」的欢愉虽不可见,但见竹筏老翁撑着长篙掠过深潭,惊起白鹭划破水面时,竟与崔颢《入若耶溪》中「幽意无断绝,此去随所偶」的心境蓦然相通。

诗踪拾遗

坐在浣纱石旁翻开诗集,孟浩然《渡浙江问舟中人》的墨香似乎仍在飘散:「时时引领望天末,何处青山是越中?」遥想当年数百诗人沿剡溪—若耶溪这条「唐诗之路」徜徉,在欸乃桨声中推敲诗句,而今我指尖抚过的每道水痕,或许都曾沾湿过他们的青衫。

暮色诗魂

日斜时分忽逢急雨,躲进五云桥洞时竟发现石壁刻着半首残诗:「……入若耶溪水,烟波愁杀人……」落款被苔藓噬去,只余「咸通三年」字样。雨打溪面泛起万千涟漪,仿佛看见晚唐某位失意诗人在此掷笔长叹,将未尽的诗心永远沉入碧水。

归途霞光浸透溪面时,方知丘为「一川草长绿,四面山逼邻」的描写何等精妙。这本流淌着诗歌的溪水,从未停止向世人诉说——当千年前的平仄韵律与今日的水声鸟鸣重叠,才明白所谓永恒,不过是此刻与古人共看的同一抹青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