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声的古诗:听雨小记
一、檐前点滴
昨夜忽闻雨声,淅淅沥沥,如古人诗中所言“小楼一夜听春雨”。我独坐窗前,看雨丝斜织,听檐前点滴,恍若穿越千年,与李商隐共叹“巴山夜雨涨秋池”。雨声时而轻缓,时而急促,像一首无字的歌谣,将尘世的喧嚣一一洗去。
1. 雨打芭蕉
院角那丛芭蕉,被雨水打得沙沙作响,令我想起蒋捷的“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”。雨珠在叶片上滚动,汇聚成晶莹的水帘,又倏然坠落。这场景,竟与王维笔下“空山新雨后”的意境暗合。
二、古诗中的雨韵
翻开泛黄的诗卷,发现古人写雨,总带着特殊的情愫。杜甫写“好雨知时节”,苏轼吟“水光潋滟晴方好”,而李清照的“梧桐更兼细雨”,更是将愁绪揉进了雨声里。这些诗句,此刻在真实的雨声中愈发鲜活。
2. 夜雨寄怀
凌晨三时,雨势渐猛。忽然领悟白居易“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”的妙处——虽写雪,但与今夜雨打竹梢的声响何其相似!古人听雨,听的是心境;而今人听雨,听的却是对古诗的印证。
三、雨止天青
清晨雨歇,檐角仍滴答着余韵。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,恰如陆游所记“世味年来薄似纱,谁令骑马客京华。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”。这场雨,不仅湿润了大地,更浸润了被电子屏幕麻痹的感官。
合上日记本时,忽见窗台积水映着朝阳,竟浮现出半阙未写完的诗。或许,这就是雨声的古诗留给现代人的礼物——在匆忙岁月里,教会我们停下脚步,聆听天地间最原始的平仄。
关于湖面风光的诗句
母亲去世后,他就住在湖边的小茅屋里,每天晚上都去湖边划船,看着月亮落进湖里,听着残荷上的雨声。他的诗里全是秋天的愁,像“残荷听雨泣断肠”,其实是他自己在哭,哭失去的母亲,哭离别的家乡,哭再也回不去的过去。但他的诗里也有温柔,像“满船清露湿衣裳”,把清露写得像母亲的手,轻轻摸着他的衣裳,让他觉得母亲还在身边。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