闰六月古诗中的时光印记
——一场跨越千年的夏日记事
翻开泛黄的日历,当"闰六月"三个字跃入眼帘时,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清晰起来。这个在农历中罕见的月份,像被时光遗忘的琥珀,包裹着古人留下的诗句与今人绵长的思绪。
一、古籍中的闰六月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云:"闰者,余分之谓也。"在空调房里重读杜甫《闰月》诗:"闰月再重阳,菊芳犹可掇",突然惊觉古人早已将这种时间重叠的奇妙感凝练成章。书架深处那本《全唐诗》记载着:唐代共出现23次闰六月,白居易笔下"闰年春过后,山寺始花开"的错位美感,此刻正与窗外迟开的紫薇遥相呼应。
二、农谚里的时间密码
祖父留下的农谚手抄本里,朱笔圈注着"闰六月,热到头"的警示。这个比常规夏季多出三十天的特殊月份,在《齐民要术》中被描述为"宜早刈麦,恐逢闰热"。午后雷阵雨冲刷着小区石板路,恍惚看见陆游"闰余时节早,夏日似秋凉"的场景在21世纪的都市重现。
特别值得记录的是,在整理家族相册时发现,曾祖父光绪年间的手札记载着:"光绪十九年闰六月廿三,酷暑难当,庭中井水竟温。"这种跨越三个世纪的温度共鸣,恰如李商隐《闰月》中"桂宫留影光难取,嫣薰兰破轻轻语"的时空叠印。
三、现代生活的闰月注脚
外卖小哥顶着双重炎夏送货的身影,让人想起范成大《闰月四日石湖众芳烂漫》中"天公施造化,对此尤豪奢"的感叹。地铁站里电子屏显示着"今日入闰六月"的通知,与手机天气APP里连续40天的高温预警形成奇妙互文——这或许就是苏轼所谓"但令心有赏,岁月任渠催"的当代诠释。
深夜整理这份日记时,电脑屏保恰好滚动到纳兰性德的《闰六月见蝶》:"寻常一样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。"突然明白,这个多出来的夏天,不过是时光给有心人准备的额外信笺,让我们在空调的嗡鸣声中,依然能触摸到千年诗行里流淌的四季温度。
关于闰六月古诗词有哪些
关于闰六月古诗词有哪些 闰六月二十八日作 【作者】黄庭坚 【朝代】宋 闰年六月暑方炽,小阁疏帘午梦迟。起视庭槐阴转薄,始知秋意已微移。蝉声断续风前急,萤火高低雨后稀。独有幽人情不浅,为谁吟罢立东篱。【音标】rùn nián liù yuè shǔ fāng chì 闰 年 六 月 暑 方 炽 xiǎo gé shū lián...
闰六月最佳十首古诗
闰六月最佳十首古诗 # 闰六月之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原文: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一、衍生注释:1. “净慈寺”:杭州西湖边上的一座著名佛寺。2. “林子方”:作者杨万里的友人。3. “毕竟”:到底。二、赏析:这首诗开篇就点明了时间是西湖的六月,强调这个...
阅读下面这首明末清初李敏求的《闰六月十七日始雨》,回答问题:夏序方阑...
A. 从对旱情的忧虑到降雨后的短暂欣慰 B. 对闰六月异常气候的强烈控诉 C. 借七夕传说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D. 纯粹描写夏日炎热的气候特征 答案:A 解析:本题考查古诗词情感理解。首句'旱气长'点明夏季干旱持续时间长,次句'尽萎黄'以庄稼枯萎进一步表现旱情严重,体现诗人的忧虑。后两句写清晨降雨带来'半日凉'...
步蟾宫诗词合集
《步蟾宫·闰六月七夕》古诗_作者顾贞观_古诗步蟾宫·闰六月 七夕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 玉纤暗数佳期近,已到也、忽生幽恨。恨无端、添叶与青梧,倒 减却、黄杨一寸。 天公定亦怜娇俊,念儿女,经年愁损。早收回、溽暑换清商,翻 借作,兰秋重闰。 《步蟾宫·闰六月七夕》注释 ①玉纤:指女子之手。 ②“添叶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