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长恨歌中的音乐记忆

《长恨歌》中的音乐记忆

一场穿越千年的听觉之旅

清晨整理书架时,那本微微泛黄的《唐诗鉴赏辞典》从高处滑落。翻开的那页恰好是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,我的目光停留在"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"这句诗上。霎时间,仿佛有鼓声穿越时空的屏障,在耳畔隐隐作响。

记得大学古代文学课上,老先生讲到《长恨歌》时特意带来一盘录音带。那是他访学时录制的唐代曲谱研究成果,试图复原《霓裳羽衣曲》的片段。当苍古的琴声透过老式录音机沙哑地流出时,整个教室鸦雀无声。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,原来诗歌中的音乐不仅是文字符号,而是真正存在过的声音。

音乐在诗中的叙事力量

白居易不愧为叙事大家,他在《长恨歌》中巧妙地运用音乐作为叙事转折的关键点。"骊宫高处入青云,仙乐风飘处处闻"描绘的盛世华音,与后来"鼙鼓动地来"形成强烈对比。这让我想到去年在西安博物院看到的唐代陶俑乐队,那些乐师手持笙箫鼓瑟,仿佛仍在为千年后的世人演奏。

最令人唏嘘的是唐玄宗蜀中归来后,"行宫见月伤心色,夜雨闻铃肠断声"。这里的"铃声"不仅是实际的环境音响,更是人物内心悲鸣的外化。白居易通过音乐意象的转换,完成了从盛世华章到个人悲情的叙事过渡。

寻找失落的盛唐之音

三年前我去西安旅行,特意寻访了唐大明宫遗址。站在偌大的广场上,耳边只有风声呼啸。导游说这里曾经有世界上最大的宫廷乐队,每年正月玄宗皇帝都要在此举行盛大的音乐会。我闭上双眼,试图在想象中重建那场音乐盛宴——钟鼓齐鸣,丝竹并奏,该是何等气象万千。

现代学者根据敦煌曲谱和日本雅乐的努力,试图复原唐代音乐。但我们都明白,真正的大唐之音早已随风而逝。唯有白居易的诗句,为我们保存了那些声音的记忆密码。"缓歌慢舞凝丝竹,尽日君王看不足"——短短十四字,就让后世读者听到了盛唐的余韵。

当代生活中的古诗回响

昨天路过琴行,听到有个女孩在练琵琶曲《霸王卸甲》。虽然那是另一时代的音乐,但激越的轮指和铿锵的扫弦,让我瞬间理解了什么是"鼙鼓动地来"。回家后忍不住重新翻开《长恨歌》,那些熟悉的诗句忽然有了新的声音维度。

也许这就是经典永恒的魅力——它们不仅在书页间静止地存在,更能在不同的时代找到新的共鸣。每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与诗中相似的场景、声音或情感,那些文字就会瞬间苏醒,完成又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。

合上书页,窗外夕阳正好。我打开音乐播放器,找出根据敦煌古谱改编的现代作品。在电子合成器模拟的钟磬声中,忽然懂得为什么白居易要将《长恨歌》写得如此漫长——因为有些旋律,一旦开始,就注定要穿越时空,永远回荡在历史的长廊中。

长恨歌音乐赏析

一、《山在虚无缥缈问》音乐作品分析 《山在虚无缥缈问》是一首三声部的女生合唱曲目,也是《长恨歌》中唯一 一首纯民族的调式,从头到尾采用了五声调式。歌词取意于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 的“忽闻海上有仙山,山在虚无缥缈问。楼阁玲珑五云起,其中绰约多仙子……” 这一乐章是以《魏氏乐谱》中的《清平调》旋律为素材来进行创作的。”是李白 在长...

人教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《长恨歌》ppt课件

人教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《长恨歌》ppt课件 长恨歌 教学目标:聆听《渔阳鼙鼓动地来》及《山在虚无缥缈间》,感受、体验其音乐情绪,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。《渔阳鼙鼓动地来》•A、《渔阳鼙鼓动地来》的演唱形式?(男声四部合唱。)•B、它是一首什么体裁的作品?(进行曲。)当然我们最主要的是要了解...

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《长恨歌》教案

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《长恨歌》教案 《长恨歌》教案 教学目标:聆听《渔阳鼙鼓动地来》及《山在虚无缥缈间》,感受、体验其音乐情绪,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。重点难点:1、教学的重点宜在聆听、体验、分析歌曲。2、歌曲分析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,适当分析其社会价值。教具准备:多媒体课件...

清唱剧《长恨歌》之《山在虚无缥缈间》作品音乐分析及美学意义初探_百 ...

一、《山在虚无缥缈间》音乐作品分析 《山在虚无缥缈间》是一首三声部的女生合唱曲目,也是《长恨歌》中唯一一首纯民族的调式,从头到尾采用了五声调式。歌词取意于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的“忽闻海上有仙山,山在虚无缥缈间。楼阁玲珑五云起,其中绰约多仙子……”这一乐章是以《魏氏乐谱》中的《清平调》旋律为素材...

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(二)-社会研究方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...

【选项】A. 结合《诗经》中的"采薇"诗分析战国时期兵役制度 B. 对《聊斋志异》鬼狐形象进行心理象征解读 C. 从唐代均田制演变探《长恨歌》创作背景 D. 运用声韵学解读《楚辞》文体特征【参考答案】C【详细解析】社会历史批评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,选项C将《长恨歌》与唐代土地制度结合,符合历史制度分析。选项A属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