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读古诗送灵澈上人
十月廿三 暮云四合
整理旧书箱时,忽见中学课本中夹着一页泛黄的笔记,墨迹已有些晕开,正是刘长卿那首《送灵澈上人》。怔忡间,二十年前那个薄暮仿佛穿透时光,再度笼罩了我。
一、青苔古径的遥想
“苍苍竹林寺,杳杳钟声晚。”初读时只觉韵脚工整,如今方品出其中深意。那钟声何以要“晚”?或许是暮色将钟声浸染得更为苍茫,又或是晚钟自带一种日暮途远的怅惘。忽然想起去年访天台山国清寺,恰逢僧众做晚课,梵呗声里惊起一群宿鸟,扑棱棱掠过隋梅的老枝,那一瞬间的禅寂,竟与千年前的诗句严丝合缝。
注:国清寺隋梅为现存最古老梅树之一,寺内晚课钟声每日酉时响起,声传数里。
二、荷笠斜阳的隐喻
“荷笠带斜阳”五字最堪玩味。古人送别多折柳洒泪,此处却以斜阳为佩饰,给离别的哀愁镀上金晖。灵澈上人的斗笠缘何要“带”着斜阳?或许是诗人伫立良久,目送僧人的背影渐行渐远,终于与落日融为一色。这令我想起弘一法师临终写的“悲欣交集”,佛家离别原来可以如此瑰丽而庄严。
三、青山独归的余韵
最震撼处当属“青山独归远”。世人皆道送别之苦,刘长卿却反转视角:不是我看着你离去,而是你向着青山独归。这“独归”二字,既写僧人的超然,又暗含诗人的向往。忽然明白为什么父亲总爱在阳台远眺——母亲去世后的第七个清明,他望着西山落日忽然说:“你妈妈先回青山里去了。”那时不懂,现在才知,原来最深的送别,是看着所爱之人走向更永恒的归宿。
后记:今日重读方知,年少时背诵的不仅是诗句,更是未来人生的预言。所有离别都藏在唐诗里,等着我们在适当的时候恍然大悟。
送灵澈上人这首古诗读合集
刘长卿《送上人》赏析 《送上人》 作者:刘长卿 孤云将野 刘长卿的送别古诗词《送灵澈上人》阅读 刘长卿的送别古诗词《送灵澈上人》阅读 (实用版) 编制人: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: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: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: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:____年____月____日...
送灵澈上人古诗朗读合集
送灵澈上人古诗 【范文一】 送灵澈上人古诗 今天,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祭奠仪式,送别了一位伟大 的人——灵澈上人。作为他的学生,我感到非常悲痛和敬佩。 在我们的课堂上,灵澈上人经常会讲古诗来激励我们。在这篇 文章中,我想与你们分享一些关于送灵澈上人的古诗,并解释 它们对我们的意义。 首先,我们应该...
送灵澈上人古诗译文合集
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,杳杳钟声晚。荷笠带斜阳,青山独归远。注:此诗大约写于唐代宗大历四、五年间(769—770),在此期间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(761)从贬谪南巴归来,一直失意待官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•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。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。注:白屋: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。一般指...
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《送灵澈上人》
刘长卿《送灵澈上人》的古诗解析 本文是关于刘长卿的文学文章,仅供参考,如果觉得很不错,欢迎点 评和分享。 苍苍竹林寺,杳杳钟声晚。 荷笠带斜阳,青山独归远。 【解释】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,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。背着斗笠,披着夕 阳的余辉,独自向青山归去。 译文 1: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,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...
送灵澈上人古诗赏析合集
刘长卿《送灵澈上人》的古诗解析 苍苍竹林寺,杳杳钟声晚。 荷笠带斜阳,青山独归远。 【解释】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,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。背着斗笠,披着夕阳的余辉,独自向青山归去。 译文1: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,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。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,独自归向青山最深处。 译文2: 好似墨青色隐隐铺盖着...
刘长卿《送灵澈上人》的古诗解析
古诗《送灵澈上人》《送灵澈上人》是一首很有韵味的古诗。诗里写着“苍苍竹林寺,杳杳钟声晚。荷笠带斜阳,青山独归远。”这几句诗就像一幅画在眼前慢慢展开。想象一下那片苍苍的竹林,竹林里藏着一座寺庙。寺庙在竹林的环抱之中,显得特别清幽宁静。傍晚的钟声缓缓传来,那钟声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,能...
古诗《送灵澈上人》
送灵澈上人古诗 1、送灵澈上人古诗原文: 送灵澈上人 【作者】刘长卿 【朝代】唐 苍苍竹林寺,杳杳钟声晚。 荷笠带斜阳,青山独归远。 2、原文译文: 青苍的竹林寺,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。身背斗笠在夕阳的 映照下,独回青山渐行渐远。 3、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,它 即景抒情,...
送灵澈上人古诗
《送灵澈上人》 唐代: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,杳杳钟声晚。 荷笠带斜阳,青山独归远。(斜阳 一作:夕阳) 鉴赏: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,它即景抒情,构思精致,语言精炼,素朴秀美,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。 “苍苍竹林寺,杳杳钟声晚。”这两句是说作者眺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,远远传来寺院报时...